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1.说出真核细胞增殖的三种方式
2.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4.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1.比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2.说出有丝分裂的结果和意义
3.说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4.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识别不同时期,比较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5.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利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让学生明确模拟的方法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2.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尽可能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
3.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特征理解有丝分裂的实质,并进一步理解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都是围绕染色体的复制与均分来进行的。
4.对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处理,按教材内容讲述即可,不宜过多发挥。
6.2
细胞的分化
说明细胞的分化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1.简述细胞分化的原因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基本过程
3.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1.引导学生从个体发育过程中各种组织、器官、系统形成的角度去理解细胞分化的重要意义。
2.“植物组织培养”是证明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的实例,不要在技术细节上花过多时间。
6.3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1.描述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2.关注细胞衰老原因的各种学说
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1.本节内容简单,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后进行归纳总结,教师适当点拨来达成教学目标。
2.可以将本节和第四节合在一个课时内完成。
6.4 细胞的癌变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简述癌细胞容易转移扩散的原因
2.描述细胞癌变的本质原因
3说出细胞癌变与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
4.说明老年人和艾滋病病人易患癌症的原因
1.可让学生课前广泛搜集与癌症及其防治有关的材料,课堂上分小组进行汇报。
2.可要求学生编写一份生物小报,反映细胞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3.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珍视生命应成为本节教学的另一重要主题。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本模块主要阐述生命的延续性和发展、演化。其内容包括分子水平的遗传变异,如基因的本质及表达、基因突变等;细胞水平的遗传变异,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和染色体变异等;个体水平的遗传变异,如孟德尔的杂交实验、遗传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等;种群水平的遗传变异,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物种形成及生物多样性等。同时包含了“假说—演绎、模型建构、类比推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所以本模块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生命在各个层次的延续和发展,而且要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树立起正确的自然观。
随着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遗传和进化的认识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的探讨。从本质上来说,遗传是基因的代代相传;变异是基因结构和组成的变化;进化过程中物种的形成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中的定向改变。因此本模块内容的落脚点始终在基因水平,这是教材内容编排的第一个特点。
教材编排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按遗传学的发展历史进行编排,即从孟德尔到摩尔根再到沃森和克里克等;从拉马克到达尔文再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样既展示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又体现了遗传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既能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尝试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演绎和推理,又能感悟众多科学家表现出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及其它优秀品质。其体系如下图:
人类是怎样认识到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章)
基因在哪里?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章)
基因是什么?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如何变化?
基因的本质(第3章)
基因的表达(第4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5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6章)
人类如何利用基因?
现代生物进化论(第7章)
《遗传与进化》模块教科书的知识体系
本模块的教学,首先要高度重视课标“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假说—演绎法”的素材主要体现在《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等四章内容中;模型建构侧重于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如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和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数学模型。
如何利用好教科书中的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的学习是实施本模块教学的重要任务。其次在教学中,应以教材中的“本章小结”、节的“练习”、章的“自我检测”,或者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选编的课后习题,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该认真对待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搜集有关遗传和进化研究热点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加深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并追求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