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或师生搜集的其它有关资料(视频、图片等)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大量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归纳并深入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重视“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教学,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5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描述生态系统稳态的特征
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
4.阐明生态系统稳定性负反馈调节的原理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
1.运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指导生产实践
2.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3.拟定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推理得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依据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特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变化的调节,阐明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3.例举实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以及二者的区别。
4. 制作活动“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建议布置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回家完成,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利用废旧塑料瓶或废旧玻璃缸尝试制作,体验制作的过程比结果重要。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章是全模块的结尾,是在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的学习后,运用生态学的知识和观点,认识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处理好人与环境、人与资源之间的关系。
本章知识的学习,涉及到对生态学知识的全面运用,同时,更强调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最终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教材内容
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6.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调查、搜集我国人口增长的资料,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
2.尝试建立生态农业的模型
1.运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析人口增长的模式。结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等。
2. 搜集典型案例,尝试建立适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3. 本节属于社会热点问题,起点高但落点低,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来学习本节,所以本节教材内容可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
6.2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
*搜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
1.举例说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生物的多样性
3.举例说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1.搜集资料,了解目前存在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应用生物技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状况
3.形成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1.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开展典型案例的分析,了解目前存在的全球性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以及自己的家乡存在的环境问题。
2.通过资料的搜集和分析,采取研究性学习或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本模块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利用”、“酶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四部分。以“专题──课题”形式展开,共分6个专题,依次是: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以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各个专题之间相对独立,没有严格的顺序关系。每个专题下设2~3个课题,大体上也相对独立,以利于师生选择课题,根据我省普通高中实际教学状况,建议将来倾向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的学生学习本模块。在学习本模块时,建议从以下11个实验中选做5~7个实验。
本模块要求学生通过事先自学有关的基础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在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中,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所起的作用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即:不仅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条件及必要的参考资料等,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搜集资料和设计和进行实验;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习、参加讨论,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辅导,还要帮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发展中的应用,注意密切联系必修1、2、3模块的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STS教育,并对选择学业(或职业)方向提供指导。
本模块对实验室的硬件要求较高,各中学要积极加强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建设,尽快配齐必需仪器、药品等,并作好实验仪器的清洁与维护工作,以保证实验的正常开设。在目前现有实验室条件下,要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如:适当调整课时,合理分配实验室的使用时间;作好实验计划、提前布置实验课目和实验的准备工作,缩短实验室的运转周期等。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标要求
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学习要求
基本要求
1. 简述发酵的原理
2.说出制作果酒、果醋的相关微生物及其代谢特点
3.尝试利用简单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
发展要求
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生产果醋的装置
教学建议
课时建议
该专题需用4课时完成,其中:教师简要讲述、安排活动1课时;学生自学、讨论和交流1课时;学生分组操作或在家操作1课时;学生汇报、共享活动成果1课时。
实验建议
1. 介绍我国传统发酵技术时,可安排学生查找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必修模块中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条件”等基础知识;教师提供相关微生物及其代谢特点的必备知识。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