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会学生运用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明确种群增长的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
4.探究活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操作困难、耗时很长,建议引导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研究性学习”时间去完成,或者将该活动移到高二下期学习微生物实验时一起进行。该活动重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步骤,对活动的评价应重点评价探究的过程。
4.3
群落的结构
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调查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
1.举例说出群落的概念
2.说出群落的特征
3.解释并区别生物的种间关系
4.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1.举例说明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尝试进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1.结合初中的知识分析实例,认识生物的种间关系。
2.剖析具体的生物群落,归纳得出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个体→种群→群落”的层次关系,并了解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存在的明显差异。
4.学习“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重在让学生体会“系统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应该引导学生从系统的组分(群落的物种组成)、各组分间的关系(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的角度去认识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4.4
群落的演替
阐明群落的演替
*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1.解释群落演替的概念
2.区别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3.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
4.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政策
1.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尝试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3.说明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政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从问题探讨切入,引导学生分析、推理一个自然区域内,群落中可能发生的生物种类变化,引出群落演替的话题。
2.以“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推理演绎出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围绕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发学生对群落演替的本质的思考,从而深入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
3.利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实例引发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群落演替的良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认同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本章是从宏观层面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生命系统的本质,是在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深刻接受系统论的思想,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生态学的意识和观点。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为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奠定基础。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教材内容
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阐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2.归纳概括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
3.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1.在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以特定的生态系统为例,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其组成成分、各种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2.列举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营养级与生产者、各级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分解者的作用。
3.关键是引导学生在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从整体观的角度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调查或探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说明能量逐级流动的数量和效率3.描述能量金字塔
4.概述能量流动的意义
1.尝试建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
2.运用能量流动规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1.利用教材图5-6、5-7中,从定性的角度认识能量流动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总量守恒,能量流动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无端产生和消失。每一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总量与能量输出的总量相同,只是能量的输出会有多种渠道。
2.根据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定量分析能量流动,体会各营养级之间能量的数量关系,归纳出能量传递效率及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3.要引导学生结合生物体的能量代谢过程,归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其特点。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概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3.描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
4.说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的关系
5.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1.尝试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以碳循环为例,建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模型
3.运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理论,尝试建立生态农业的模型
1.观察碳循环的图解,构建碳循环的模型。
2.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并进一步运用生态系统功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分析“与社会的联系”,理解正常的自然状态下,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动态平衡的,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尤其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这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进而分析提出人类缓解温室效应的具体措施。
5.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归纳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2.应用信息传递的知识指导生产实践
3.认同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
1.本节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内部各种成分间是一个有联系的有机整体,这种联系除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外,还有各成分间的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对个体的生命活动、种族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