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历史科目 >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

2012-08-13 17:34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隋统一的条件:a、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b、民族融合,统一条件成熟;c、北方农业恢复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渡江准备;e、陈朝腐败,不堪一击。

  元统一的条件:a、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b、蒙古统治集团代表了从奴隶主转化过来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掌握了强大的军事武装力量;c、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d、南宋等政权的腐朽没落;e、社会经济的发展。

  影响:①保持了社会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④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⑤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⑥有利于边疆的巩固和开发。⑦有利于建设大型社会工程,如水利设施、长城等。⑧有利于抵御少数民族政权的掠夺。⑨有利于抵御外国的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等。

  (2)国家分裂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①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是造成分裂的根本原因。②由于政治黑暗腐败,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及阶级矛盾激化。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恶性膨胀。④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⑤民族融合不够稳固,社会经济不够发达,社会不够进步等

  影响:①国家分裂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迟滞,人民生活贫困等。②国家分裂过程中,历史也在客观发展,分裂之中孕育着统一,因而长期分裂后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然大大加强。

  (3)评价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①从直观上看,中国封建社会是在国家分裂与统一的交替发展中最终走上统一的。但应当看到每一次分与合的交替并不是历史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为每一次交替过程,都使国家统一的基础更加牢固,条件更加充分,因此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③纵观历史上的统一,实施统一的统治者往往采取综合准备和切实可行的方法。这对我们今天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发展经济实力,为统一奠定坚实基础;争取政治优势,为统一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增强军事实力,为统一提供可靠的保证。

  ④要辩证地认识封建国家分裂的作用和影响:一方面要看到国家分裂给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如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迟滞,人民生活贫困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家分裂过程中历史的客观发展,如多民族的融合,人民渴望统一,经济文化的交流等因素。

  (4)中国古代有利于统一的战争

  ①结束分裂的战争:秦灭六国,西晋灭吴,隋灭陈,蒙古及元统一战争等,这些战争是为了结束国家分裂,实现统一,主流是正义的战争。

  ②维护(巩固)统一的战争:汉平定七国之乱,唐平定安史之乱,宋扫平藩镇割据,清平定三藩之乱,清平定噶尔丹及大小和卓叛乱,清康熙帝统一台湾等。

  ③反侵略斗争:明朝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派兵抗击沙俄等。

  2、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

  (1)原因:根源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具有分散性;统治集团的腐败和争权夺利的斗争是导致王朝更替的内在原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是导致王朝更替的重要原因;少数民族的倔起,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

  (2)认识:从王朝更替的结果与影响看,统一王朝和分裂割据政权的更替出现,但国家统一始终是主流,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王朝更替虽然暂时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新建立的王朝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古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与开发

  (1)东北地区:①隋唐:唐玄宗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开元初,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从此,渤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②宋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③明清:明朝在东北地区设奴尔干都司;清朝在东北设立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为了抗击沙俄的入侵,康熙帝率军大败俄军于雅克萨,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2)西北地区(含北方地区):①秦汉: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归属中央政权。东汉时,重设西域。②隋唐:唐太宗在东突原地区设都督府,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在西突厥地区,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又置北庭都护府。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并授瀚海都督府都督。③宋元:元朝时,设甘肃行省和岭北行省。④明清:乾隆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后,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

  (3)西南地区:①秦汉:秦朝征服越族后,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对珠江流域进行管辖。汉武帝时,在西南的少数民族“西南夷”地区(川西南、云南、贵州)设郡。②隋唐: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③宋元:13世纪忽必烈攻占大理,元朝统一后,设四川、云南行省,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同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④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沿袭元朝的办法实行土司制度;永乐年间,开始实行改土归流,改设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⑤清朝: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雍正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了清朝中央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4)西藏:①元朝: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②明朝:设卫所,任用藏人管理藏族事务,建立僧官制度。③清朝:顺治帝赐予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清政府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的册封。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