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历史科目 >

台湾“高考”历史科目试题(1) – 【人人分享

2012-07-30 05:11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台湾“高考”历史科目试题(1) 来源:

 


 

26. 四位学生讨论到穿衣服的问题,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与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著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老师说:「你们四个人的说法,刚好可以代表儒家、墨家、法家及道家的思想。」请问:下列那一项与四种思想吻合?
(A)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B)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C)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D)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标准答案】(D)

【概念中心】战国时代的学术文化

【命题出处】南一版教科书历史(上)第三章第三节:新超群历史(上)P.104、105

【试题解析】甲生「应合乎大自然变化」可知是道家;乙生「要看你的身分与地位」符合儒家的人伦与社为秩序观念;丙生「穿着是种浪费……破烂也未尝不好。」与墨家「节用」的主张相符;丁生强调「由上面规定」符合法家「尊君」的精神。

 

27. 有位学者说:「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在当时(15至19世纪中期)名副其实是以中国为中心。因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边的纳贡贸易网。同时中国还从这个贸易网以外获得大量的商品。」请问:这位学者所说的商品指的是:
(A)白银 (B)黄金 (C)铜钱 (D)纸币

【标准答案】(A)

【概念中心】海外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命题出处】南一版教科书历史(上)第十章第一节;新超群历史(上)P.393、400;大未来应考对策(历史科)P.114

【试题解析】十六世纪之后,西班牙占领中南美洲后,大量开采银矿。他们使用白银采购中国丝绸、生丝、瓷器、茶叶等物品,造成白银大量输入,流通范围也逐渐扩大,不仅西班牙、葡萄牙、英、法、荷兰、日本等国也以白银向中国购买物品。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28. 中国共产党在其革命阶段,以「土地改革」为号召。但其政权成立后,土地政策却有很大的变化,以下关于中共政权成立之后的农业土地政策何者的叙述为是?
(A)先实施「人民公社」型的集体农场制,其后改行小农体制,邓小平改革后又回到集体农场制
(B)先实施小农体制,「人民公社」实施后改为集体场制,邓小平改革后重回小农体制
(C)先承认大地主,「人民公社」实施后改为集体农场制,邓小平改革后则发展小农体制
(D)先实施集体农场制,实行「人民公社」制时改行大土地所有制,邓小平改革后回复集体农场制

【标准答案】(B)

【概念中心】中共政权的演变

【命题出处】南一版教科书历史(下)第十七章第三节;新超群历史(下)P.328、330;大未来应考对策(历史科)P.188

【试题解析】中共建政初期,发动「土地改革运动」,将大部分土地授与佃农、中农、贫农等,是实施「小农体制」,自1958年实行「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化运动」成为集体农场制。邓小平上台后,力主改革、开放,将土地配给农民,重回小农制

 

29. 清末自强运动时,恭亲王有一段话,颇能反映其主张与做法,兹录于下:「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请问::恭亲王的「法」及「久远之谋」各指何而言?
(A)法指轮船、枪炮,久远之谋指建立造船厂与兵工厂
(B)法指典章、规则,久远之谋指建立国会,实施宪政
(C)法指国际公法,久远之谋指设立总理事务衙门,推展外交
(D)法指知识、学问,久远之谋指设立学校,学习西学

【标准答案】(D)

【概念中心】清末自强变法新政

【命题出处】南一版教科书历史(下)第十三章第三节;新超群历史(下)P.131、145

【试题解析】从题干可知恭亲王所言之「法」是指知识、学问;而要「久远之谋」便在于设立学校,向西方学习。此段资料,颇能反映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30. 回族指居住在中国的回教徒所形成的族群,他们出现于唐代,其后人数渐增,居住地区相当分散。但是,回教经典《古兰经》却直到1930年代方才有汉文全译本,可见回教的宣教方式与佛教很不一样,造成《古兰经》全译本很晚出现的主要原因应是什么?
(A)回族中掌理宗教事务的「阿訇(教士)」都是外国人,不懂汉文,汉又不懂阿拉伯文
(B)回族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汉文典籍始终保持距离,不愿接近,基本上不学习汉人经典
(C)回族之中欠缺玄奘、法显之类的宗教学者,无法将深奥的经典译成汉文,供平民阅读
(D)回教一直侧重诵读,忽略对经文含义的理解,并且认为《古兰经》是圣物不宜翻译

【标准答案】(D)

【概念中心】伊斯兰教的建立与传播

【命题出处】南一版教科书世界文化史(全)第四章第四节;新超群世界文化史(全)P.158

【试题解析】《古兰经》是阿拉传给先知的训示,乃是所有信徒皆应接受的圣言。伊斯兰教又强调天使是以阿拉伯语将真神的圣言传给先知,故《古兰经》须以阿拉伯文解读,不能译成其它文字,否则会失真。

 

31. 有一座海港城市,1774年的文献中记载:「烟火数千家,帆墙麇集,牙侩居奇,竟成通津矣。」1831年编的地方志则记曰:「街衢纵横,皆有大街,长三里许,泉厦郊商居多。舟车辐凑,百货充盈。」到了二十世纪初年,这座城市已告衰落,盛况不再。这是指下列哪一个城市?
(A)福州 (B)泉州 (C)鹿港 (D)艋舺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