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答案】(A)(C)
【概念中心】现代资本社会的民生
【命题出处】南一版教科书世界文化历史篇(下)第六章第二节;新超群世界文化历史篇(下)P.86、91、92
【试题解析】从资本主义强调「私有生产」、「由资本家主导」、「并从中获取利润」等字眼进行判断,符合的选项是(A)、(C)。
38. 请先阅读下列数据,然后回答问题:数据一,见于北宋的笔记小说:「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资料二,见于南宋的诗集:「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直是愁。」
请问::这两条数据可以说明怎样的情况?
(A)宋代士人重视历史,史学很盛,资料描述了宋代书院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情形
(B)北宋理学兴盛,理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褒贬,成为人们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
(C)宋代庶民生活之中,说书受到人们喜爱,而讲史又是说书中的重要部分
(D)宋人喜欢三国历史,对于三国人物的看法,并不以成败论英雄
(E)宋人听说书时,对刘邦与项羽争天下的相关故事也十分有兴趣
【标准答案】(C)(D)(E)
【概念中心】城市庶民文化的兴起
【命题出处】南一版教科书历史(上)第九章第二节;新超群历史(上)P.381、383
【试题解析】宋代以后,由于教育普及、经济发展、都市繁荣,一时之间,大众化的娱乐成为一般民众追求的对象,通俗文学因此得到发展。通俗文学以「话本」著名,说话人讲述故事,范围很广,有很多部分是没有史实根据的历史故事。说话人用通俗的语言,穿插动作,引人入胜。
39. 请先阅读下列两段数据,然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时疫从一个城蔓延到另一个城,整个海岸地区遭受突然来临的死亡袭击,很少人能够在床上躺过三天,城镇的全部人力几乎消耗殆尽。」
资料二:「国王宣布:收割工人不得超收工资,否则依法惩罚。可是,工人们却不顾国王命令,如有人要雇人收割,就得依他们所开的价钱。雇主只能在丧失谷物和满足工人的贪心之间选择其一。」
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这两段数据?
(A)就内容判断,两段资料反映的应是十四世纪中期欧洲的状况
(B)数据一中所述的「时疫」,指的就是「黑死病」
(C)政府限制工资调涨,希望因此平稳粮价,为贫民着想
(D)工人们之敢径自提高工资,可用经济学的「供需率」来解释
(E)黑死病所造成的人口冲击,对封建制度的瓦解有所影响
【标准答案】(A)(B)(D)(E)
【概念中心】欧洲中古晚期经济、社会、文化的变迁
【命题出处】南一版教科书世界文化史(全)第五章第四节;新超群世界文化史(全)P.215、216、220
【试题解析】十四世纪中叶欧洲爆发黑死病,农奴大量死亡,由于人口锐减,劳动的价值提高,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开始有了积蓄,就有能力赎回自由,加速农奴的解放,封建制度的瓦解。
40. 请阅读下列三段资枓,然后选出正确的选项:资料一:「清之休宁(指戴震),可比明之姚江(指王守仁),姚江出而举天下皆姚江学,即有他派,附庸而已。休宁亦然,干嘉间,休宁以外之学术,皆附庸也。」
资料二:「三百年的学术也不过是文字的学术,三百年的学术也只不过故纸堆的火焰而已。」
资料三:「干嘉派以研究儒家经典为中心,广泛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在古文字学、史学、地理学、目录学、校勘学等领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学风,开创了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时代。」
(A)这三段资料都与清代干嘉学派有关
(B)数据一、数据三与干嘉学术有关,资料二与之无关
(C)这三段资料都是研究清代干嘉学术的原始史料
(D)资料二批评的重点是认为干嘉学术无益于国计民生
(E)数据二与数据三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干嘉学派,所以有不同的结论
【标准答案】(A)(D)(E)
【概念中心】清代考据学
【命题出处】南一版教科书中国文化史(全)第四章第三节:新超群中国文化史(全)P.188、196、197
【试题解析】1.三项数据中,一是原始资料,二、三属于间接或二手资料。
2.三项资料皆与清代考据学有关。
3.资料二站在经世致用的立场来看,认为干嘉学派无益于国际民生;资料三以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认为干嘉学派有其重大的贡献。
参、非选择题(20%)
说明:请将答案写在答案卷上,不用抄题,但须注明题号(1、2、3、4及子题号(A)(B)……)
1. 请阅读下列两段数据,然后回答问题:资料一:「他对英国既爱又恨,一直计划与之竞争。从继位开始,就策划成立一支能与英国抗衡的海军舰队,他也要仿效英国,扩张海外殖民地。」
资料二:「当亚洲地区发生冲突,他积极介入,并趁机联合其它国家,干涉日本的军事行动,更以此为要挟,取得在亚洲的殖民地。」请问::
(A)资料一中的他是哪一个国家的君主?(2分)
(B)资料二中的冲突,是指哪一个事件?(2分)
【标准答案】(A)德皇威廉二世;(B)中日甲午战争。
【概念中心】近百年世界秩序的变迁与重整
【命题出处】南一版教科书世界文化历史篇(尚)第三章第二节:新超群世界文化历史篇(上) P152、162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