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戊戌变法(1898年)
1、背景
①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社会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后,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2、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
3、作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有利于维新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4、局限
①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说明维新派的行动比它们的宣言退步了。
②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大民众。
5、失败原因:
①主观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有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又寄予
幻想,脱离了人民群众,终于失败。
②客观上: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如慈禧太后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控制了人事任免权。各省官员大多对变
法阳奉阴违,并不真正实行。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反革命集团政治经验丰富等。
6、启示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7、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8、意义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②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
识,起了重要作用。
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