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访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涵(9)

2013-01-14 16:04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于涵

  主持人:欢迎有创新潜质的,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能够踊跃报考清华的自主招生。大家现在也有一个呼吁,希望扩大高校的招生权限,您认为自主招生今后有没有可能代替现在的高考?

  于涵:如果这是一致的呼吁,那就太好了,但现实肯定不是。原因很简单,现在这个阶段,自主招生不能也不应该完全地替代高考。不同的制度设计,特别是招考制度、教育制度的设计,一定和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进行结合才行。而现在经济社会在快速地发展,但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上去了,但是我们人均享有的水平还是很低。与之相匹配的教育资源同样,别看现在高等教育刚刚进入大众化阶段,升学率很高,但是毛入学率很低,适龄青年进入大学就读的比例还很低,跟发达国家比,还是有质的差别的。现在据我所知,比例肯定不到1/4,要真正做到普及化的阶段,还得打滚翻倍地往上涨,才能满足需要,现在好像入学率很高,但是读高中、要考大学的人就这么多,在一些大的城市、省份需求满足得差不多了,但是别忘了,我们还有很多省份即使只按升学率这一个标准来看,还差很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矛盾,是现在优质教育资源极其欠缺,比如就以一本录取为例,在一些人口大省、教育相对落后、资源相对贫乏的大省,一本上线率还是个位数的百分点,像河南、安徽、四川等等,中西部的这些省它的高等教育资源的确匮乏,上好大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奢望,在这个阶段如果说极致地扩大大学的招生自主权,废弃高考,我想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的教育体系没有做好准备,我们的大学没有做好准备,我们大部分的老百姓也没有做好准备。所以招考体制的改革,特别是高考的改革,在现阶段一定是坚持高考的主体性地位不能动摇,一定跟我们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是相吻合的。第二条才是逐渐的来完善高考的招考体制。第三条才是逐渐放权给大学,特别是这些高水平的大学,让他们负责任地来进行研讨,来探索大学招生自主权,怎样在保证基本公平的前提下提升大学的选才和人才培养制度。所以我觉得目前这个阶段是这三步,而不是以现在的自主招生替代高考。

  主持人:我们在自主招生之前,一直有一个保送生的制度,它的初衷也是为了弥补目前统考对选拔人才的不完善,现在有了自主招生以后,这两个的功能是否会重叠?您觉得是否应该取消保送生的制度,而把自主招生的比例相对应的提高呢?

  于涵:事实上从明年开始,我们国家的保送生制度就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调整,而且是实现。2010年11月教育部就已经发布了这个调整,但是它的调整是要以高中学生三年一批这样的周期进行设定的,所以实际上2014级的学生是调整实现的第一届,这个调整就是对整个保送生的规模进行了下调。

  主持人:比如奥赛的学生。

  于涵:省级奥赛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保送资格了,以前这群学生规模,全国加起来有大几千人,现在谁有保送资格呢?主体上是能够代表国家参加国际竞赛,能够进入国家集训队的这些凤毛麟角的奥赛选手,这就减少到只有小几百人,门槛已经变得相当高了。做出这个调整是一种现实的需要,我个人完全支持。保送生我们也两面看,一面,保送生作为一项招生制度,其实根本上有一对矛盾没有解决,就是招生的主体到底是谁?本来一定是大学,大学招生的时候对自己的生源质量,对自己的大学生教育应该行使完全的责任,这是一个理想的目标。但是实际保送生制度几乎完全规避了大学的招生主体工作,就像刚才所说,保送生规定谁具有保送资格?不是大学说了算的。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