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访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涵(11)

2013-01-14 16:04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主持人:清华的招生是在因材施招,培养了若干年以后,学生其实最终会面临到就业的问题,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咱们国家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率出现了倒挂的现象,也就是说本科生的就业率连续几年都高于研究生,不知道清华大学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于涵:清华这个现象肯定不明显,因为从本科生、研究生来讲,只要你想就业,都是供不应求的。但是我也理解,在很多高校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其实原因很简单,为什么本科生好就业,研究生不好就业?两个原因,第一,本科生就业的时候,还有一个缓冲期,现在每年日渐扩大的考研大军,可以去准备考研缓冲一下,不直接就业。但是研究生毕了业以后,总不能都去上博士,博士生毕业以后,我总不能不工作吧,一定要面临就业。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现在研究生就业的心态和本科生就业的心态还是有差别的,这个其实也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老百姓对于它的期望加大,大家想培养研究生出来,认为还不得搞一点科研,做一点研究?学术水平肯定很高,甚至在各行各业都是领军人才。于是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大部分的研究生自己也觉得,多读了几年书,不一样了,不是说研究能力、水平,整体的素质上有多么高的提升,而是我的期望值是要找更好的工作,平均起薪应该更高一些,所以容易造成现在有一些研究生就业的时候,高不成低不就,跟整个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结构不能很好匹配。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讲,即使你是研究生,心态没有摆正,素质没有达到那么高,实践能力、工作能力很有可能有的还不及一个本科生,我为什么要给你提供更好的条件呢。所以最终研究生挑来挑去,也找不到一个能满足自我希望值的工作,供需不能得到很好的匹配,造成研究生好像看起来不太好找工作。

  主持人:清华的学生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样的?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本科生的毕业典礼上,曾经鼓励清华学子说,不求当大官,只求做大事。

  于涵:这句话在广大清华学子当中,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倒不是说清华培养出来的都要去当官,只是打一个比方,走向当然是多样化的。学术大师、企业界兴业之士、公共管理部门治国人才。这句话体现出来的价值观跟清华整个的价值取向、精神内涵是非常吻合的,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来理解就很好理解了,什么叫自强不息?不是要跟别人比,老子也说过这样的话,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什么意思?能战胜自己不断提升,这才叫自强。所以官做得再大也封顶,但是事业可以无限。清华人总要找事干,总要不停地做事,目的就不是为了大官。清华这些年输送很多学生当地方的村官,到西藏、河南的艾滋病村,不光本科毕业,硕士毕业、博士毕业也有,你说做一个村官这跟他的理想、价值观能吻合吗?给他的事业舞台有多大呢?但是做一个村官可以造福这一个村的老百姓,可以把一个村的工作追求卓越、做到极致,这也可以自强不息,也可以做一辈子。所以不求当大官,只求做大事,这是在自强不息上。在厚德载物上,你要像大地可以包容万物,这个主要讲的是我们对他人,不是对自己。你要有巨大的包容心,这是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要老想着自己的这点事,一定要有这样大的胸怀。所以用厚德载物来看,自然更是不要老想着自己做大官,一定要想着为谁做大事,为这个国家,为老百姓,为这个民族的复兴,去做更大的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有很多解读,清华的核心价值观就在这儿。

  主持人:最后我们请您为2013年参加全国高考的考生们送上一份祝福!

  于涵:2013年,我在清华等你来。

  主持人:谢谢。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