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学科特长,大家都还相对比较好理解,那创新潜质这一块,您能更深入地解释一下吗?
于涵:这个核心是从大学人才培养的角度来选拔人才,而不是从高中或者基础教育、学科培养的角度,学科特长很显见,数学好就是数学,物理好就是物理,这俩加起来,在工科上就有特长。但是创新潜质这个东西,不是说靠培养,甚至是靠教育就把他的创新潜质激发出来的,所以在大学人才培养的角度,要对不同学科特长学生的创新潜质进行甄别,这也是应对了要建设创新型的国家,要提高整个国家包括人才创新的水平,回答钱学森之问。大家经常说好像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人才的创新性和个性已经被泯灭得差不多了,因为应试教育也好,我们的教育传统也好,对于一个人个性的开发,对于创新性的开发都是不够的,而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在这一块是一定要能够充分地开发、释放出来的。从大学的视角来看,我们让谁选?这个创新潜质一定要让大学的人才培养中心,即教授、学院,让他们进入到人才选拔的过程当中,而不是靠一张卷子就把学生的创新性评判出来了。现在很多大学都在开展综合性的面试,问一些社会问题,包括让他们讨论一些问题,综合的水平能力是可以看得到的。但是这样对于他的创新潜质的评判,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创新潜质这一块,大学进行评判的时候,主要让大师们参与进来,将来至少能够把这些孩子培养成他们这样的水平,比如清华的数学学科,现在让丘成桐先生来选,他不仅仅是华人界,也是世界数学界泰斗级的人物,他现在参与到我们人才选拔当中,亲自对这些好苗子进行面试,我们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6个专业学科都是大师面试,在我们自主招生当中,要连续7个小时面试学生,但是大师很兴奋,他以前主要在海外工作,来到清华工作已经是将近10年的时间了,他面试完这些孩子,说这些孩子不比在斯坦福、在哈佛看到的那些全世界最优秀的孩子差,他们能够体现出来创新潜质,他说他很有信心。但是以往这些孩子跟这些大师是见不到面的,我们本科生的招选一句话,叫招分,不叫招生,所以现在我们看到自主招生核心还是要真正把招生纳入到整个大的人才培养体系,让人才培养中心,让大师们参与到选才当中,这才是它的出路。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