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它们被称为“诸子百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他们认为理想的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墨家学派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他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潜心办学和着述,整理六经,成为新学派的创建人,是后世的“至圣先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
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着名观点。
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到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A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B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C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D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采取了三点具体措施:
其一,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其二,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其三,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汉武帝以后成为了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