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德育实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完善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切实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改进美育教学,推进艺术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有机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以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通过艺术教师区域流动、下乡走教等方式,努力解决农村艺术教师短缺问题。深入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基础教育方面,加强学生体验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促进师生互动、学教结合、全面发展,支持184所高中建设高中课程基地,14所普通高中与高校协作实施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试点。职业教育方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大力推进“做中学、做中教”,推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高等教育方面,深化学分制改革,推行弹性学制,实施各类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促进科教结合和中外合作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有机衔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公办学校有空余学额时,采取公开报名和摇号的方式确定。推行中考和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全面推行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市招生、四星级普通高中70%以上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所有初中的政策。11所省属高校在省内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34所高职院校进行单独招生改革试点,57所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注册入学”试点。认真总结2008年高考方案实施工作,进一步完善新的高考方案。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