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推出“改革创新推进教育科学发展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神州行”特别报道。第一路(西行路线)的采访从胡锦涛总书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联系点——陕西安塞县出发,第二路(东行路线)的采访从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联系点——山东寿光市出发。
改革创新推进教育科学发展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神州行·河南篇1
跃马中原大地新
——河南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采访纪行
河南省济源市中小学注重体育与艺术教育,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快乐。本报记者 陈强 通讯员 常启武 摄
■本报记者 陈志伟 陈强 刘学才 苏令 余闯 郭炳德
饮马黄河,逐鹿中原。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千里江山美如锦绣,万古名流灿若群星;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全国第一教育大省,雄踞中部,举足轻重,事关全局。
这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土地上,曾上演了无数辉煌的故事。近日,当记者行走在太行山下、黄河两岸、豫西丘陵和豫东平原,看新规划、观新学校、听新故事、闻新举措,无不感受到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河南教育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新成就。
书记省长把舵——巨轮开启新航程
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教育人口占全国十分之一还多。从多项指标看,河南都像是一只翅膀沉重的大鹏、一艘艰难航行的巨轮。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河南教育的巨轮如何启航?谁来掌舵?怎样沿着“深水区”航行?
2010年8月10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不久,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便走进省教育厅。这次来教育厅调研显然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和深入思考。卢展工仔细听取了教育工作汇报,与教育系统代表座谈交流。他说:“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支撑,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后劲,教育是形象,教育是未来。”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高认识、强化保障,着力破解教育“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四道难题,推进河南教育实现新跨越。
秋去冬来,天空飘起雪花。2011年12月,卢展工又用3天时间到4个城市的5所高校考察调研。他进学生宿舍,到餐厅与学生共进午餐,他深情地对学生说:“我支持你去农村创业,搞出名堂我去看你。”他特别强调,高校是育人的高地、集聚的高地、创新的高地、服务的高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高等教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着眼高地、多着力高地、多建设高地、多服务高地。高校在自身发展中要注重抓好人才驱动、学科驱动、创新驱动和品牌驱动。
与此同时,河南省省长郭庚茂也将目光专注于教育。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他多次到市、县、乡和学校调研,曾一天视察6所城乡职业院校。他多次主持召开教育专题会,听汇报、商计策、定规划、谋发展。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对河南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经济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大省,优先发展教育尤为重要,尤为紧迫,尤为艰巨。教育办好了,一亿人口就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教育上不去,一亿人口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他要求各级政府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和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提出贯彻纲要“思路要更新、措施要抓准、机制要创新”的三项要求。
作为中央确定的先行制定分省规划的9个省份之一,河南在教育规划纲要起草过程中成立11个重大战略专题调研组,安排35个课题,组织129名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入调研后形成了14万字的调研报告,不仅为制定好河南的纲要打下坚实基础,更为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编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0年9月16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出台河南省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河南教育未来10年的奋斗目标。
为促进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全省上下开展了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学习活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各类媒体成为宣传纲要的阵地;座谈会、报告会、研讨会、进修班,让全省教育工作者对纲要理解更深、思路更清、方向更明。省教育厅还邀请了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来豫作专题辅导报告。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一周年之际,省教育厅在《河南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署名文章《中原崛起教育为基》,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以此为契机,《教育时报》也开辟专栏,连续刊发了全省18个省辖市学习贯彻纲要的“新十八谈教育篇”。
为保障纲要落实,河南省及各省辖市都成立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月汇报制度,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为抓好纲要落实,省委、省政府将纲要确定的重大任务分解为128项,并逐一落实给省直40个部门。省教育厅进一步细化分解,所有任务均明确到各个处室和配合单位。
为推进纲要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政部门坚持把教育作为公共财政的重点,调整支出结构,拓宽经费来源,加大教育投入。2011年,河南省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185.7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932.5亿元,增长36.9%,增速历史空前,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含教育费附加)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21.8%,圆满完成国家对河南的分解4%的目标任务。
有了这些钱,河南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县镇学校扩容建设,一年新增幼儿园2606所,新增城镇中小学5571所;
有了这些钱,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提速,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有了这些钱,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由2010年的7000多元提高到9000多元;
有了这些钱,全省高校36亿元的债务得以化解,高等教育松绑前行。
在有“水域靓城”之称的郑州市郑东新区,一所所美丽的中小学校园掩映在绿树红花之间。“去年,全市投入10.6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34所;今年,仅在郑东新区就将新建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以满足群众上学的需求。”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毛杰告诉记者。
在地处豫西南的南阳市,政府两年投入3亿元建设城区中小学,已新建和改扩建学校40多所。
在豫南革命老区信阳市光山县,政府投资建设的寄宿制农村中小学校漂亮的校舍和精细的管理,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周口市一年投入1.2亿元建设中小学,新增学位1.4万个。焦作市近年来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已超过10亿元。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