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首次实行了“3+综合”考试。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综合考试试题应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综合和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利于高校选择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同时对加强中学阶段学科渗透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如今,高考已结束,从试卷整体分析,其难度并不是很大,但试题灵活,有学科交叉,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但在学科综合方面,只是属于“拼盘式”的综合,各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能力要求还很少。再分析全国高考卷,其对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要求均比往年高,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新动向。笔者分析以上两卷,对今后的物理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在教学中注意多联系实际问题
今年高考试题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物理知识跟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全国卷中第10题空间探测器的转向问题,又如第20题,求微波从同步卫星传到甘肃省嘉峪关接收站的时间。综合卷第23题关于李政道杨振宁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第29题霍尔效应。对于这些题目,学生的得分率很低。这主要是当前的物理教学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重理论轻实际,例题、习题、试题中给出的对象几乎全是纯而又纯的小球、小车……,使原本是生动有趣的课程变得索然无味,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以至在考试中遇到这类问题时,很多考生便显得不太适应,无从入手。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今后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注意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要善于观察思考日常生活中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或问题,并用所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以增强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如在日常生活中雨滴下落的现象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不陌生的,但我们是否能在学习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之后,有意识地去观察、思考雨滴下落过程中的运动特点及其原因(雨滴下落过程是一个加速度逐渐减少的变加速过程,最终达到匀速下落)。再如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 发现气筒壁的温度会升高,导致温度升高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由于气筒的活塞与筒壁摩擦造成的,还是由于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内能增加造成的?同学们在实际中用手摸一摸筒壁上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情况,便不难分析出这主要是由于活塞压缩气体做功造成的。另外,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还有“热得快”、电度表、电饭锅、避雷针、日光灯、照相机、内燃机、电动机、发电机、高压输电、共振筛、潮汐发电等等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多讲解些科普知识,多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有趣、有用,因而愿学、乐学。这样的教学对提高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物理平均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此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成就,为物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仅仅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走出封闭的小圈子,采取开放式的教学,以有效利用信息社会中的各种有益的教学信息。教师可以以选修课、活动课、开展科技活动等形式组织教学,社区及社会环境都可以作为物理教学的背景空间,向学生介绍光纤通信技术、各种物理污染(光、热、电磁污染等)、反物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核技术、隐形飞机、黑洞、华裔物理学家获取诺贝尔物理学奖情况、相对论的有关知识等等。
二、重视基础知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新一轮高考改革首先体现了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全面的基础教育这一导向。基础知识往往是最有价值、最能体现素质倾向、最具有可能作为综合能力测试点的知识。今年高考的理科综合卷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和综合的基础性,在学科命题的交叉性上有明显的“拼盘”现象,学科间的渗透力不够。如综合题的第23题,简单地考查了元素、水合物、动量守恒、基因突变等知识,只要学生知识面宽一些,对各科知识了解得多一些,就能很好地解决这类题目。
“理科综合”主要还是学科内综合、考查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因此,教学中必须防止一种倾向,即把学科间交叉、综合放到很高的高度,各科教师用很多精力去处理别的学科的知识,这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学生化费大量的精力陷入新一轮的综合试题的题海,这会给学生带来更重的负担,更大的心理压力,应该使学生明白:只要把几门课认真地学好了,就应该能考好。一般而言,学科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也应该较强。正确的思路就是首先立足于本学科,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适当降低知识的难度,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另外,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基本原理分析。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忽视了这一块内容,认为这部分知识没必要专门花时间去讲解。其时,这部分内容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它最能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是我们今后高考改革的方向。
如99高考的第5题,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A)将提前 (B)将延后。
(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D)不变。
这一问题就是由第二册阅读材料“光在大气中的折射”变化而来的。
三、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今年高考卷中设计了一些开放型的实验题。这些题跳出了传统实验题的框框,改变了过去从教材上搬来的方法。
如今年上海卷第7题,现有一根粗细均匀长约40厘米,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内有一小段水柱,一个弹簧秤,一把毫米刻度尺。一小块橡皮泥,一个足够高的玻璃容器,内盛有冰和水的混合物。选用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估测当时的室内温度。要求:(1)在右边方框中画出实验示意图; (2)写出要测定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可直接应用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计算室温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