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物理学科 >

山西省05年中考科目说明(2)

2012-08-03 09:11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山西省05年中考科目说明(2)

发表日期:2005年7月19日   编辑:邓平平  有143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


 

物理

一、考试依据

物理科目命题严格以教育部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为依据,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

二、命题要求

结合实际情境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加强考查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

切实加强与实验有关内容的考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

在试卷中适当增加开放性题目。探究性试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倡在新的物理情境中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要杜绝偏题、怪题,难题要难在重点上、能力上。综合题要落在“理解”要求的知识点上,进一步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

1.考试范围

考试内容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的必学内容、必做实验。选学内容不在考查之列。

要注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

2.能力要求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并考虑目前我省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如下能力要求:

(1) 对初中物理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强调对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原理,而是要理解所学概念和规律,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来考查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程度。

(2)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主要是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的条件。包括:物理仪器和用具的观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物理观察中提出质疑,制订观察计划和表述观察结论。实验能力主要是尝试利用实验手段和已知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对实验步骤作必要的记录,归纳实验结果并撰写简单实验报告。

(3)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在初中培养的分析概括能力主要是: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找出共同的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

(4)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主要是:会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会应用物理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渗透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例如: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书面作答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结构:试卷由主观题和客观题组成;主观题包括作图与实验题、简答题、计算题等,约占50分;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约占50分。试卷的总题数控制在35个左右。试卷内容和题型大约比例如下表所示。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