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1913年英国和美国专利注册数
年度
英国
美 国
专利和设计专利注册数
其中对外国居民颁布数
1865—1869
2299
10895
283
1875—1879
3379
13689
634
1885—1889
9371
21666
1609
1905—1909
15423
33220
3556
1913
16599
33917
4212
材料五 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今后1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1)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2分)
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2分)
(2)举例说明唐宋时期科技取得“非凡成就”的表现(举两例)及原因。(6分)
(3)从顺治元年到宣统三年,中国近代科技发展为什么“艰难曲折”?(4分)
(4)开普勒、莱布尼茨在科学上有何重要贡献?(4分)19世纪中期,造成德国“总体上的科学落后局面”的社会历史原因是什么?(2分)
(5)材料表明美、德两国科技发展有哪些突出特点?(4分)科技的进步对20世纪初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地位有何影响。(4分)
(6)《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分)
[答案](1)集中分布在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农学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领域。(2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自然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与农业有关的自然科学的发展。(2分)
(2)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唐宋时期形成,并相继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沈括的《梦溪笔谈》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第一人。(4分,举两例即可,只要符合要求即可得分)原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民族交往密切,文化交流、融合;对外交往频繁,兼容并蓄等。(2分)
(3)封建专制制度和自然经济的阻碍;国内政局的动荡和对科技文化的压制;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等。(4分)
(4)开普勒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发现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莱布尼茨创立了微积分学。(4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2分)
(5)美德两国科技发展后来居上,发展迅速;德国在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成就突出;美国重视保护科技知识产权,并大量引进外来技术。(4分)美德两国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20世纪初,美国工业生产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德国相继超过法国和英国,跃居世界第二位。(4分)
(6)该规划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科技强国的地位。(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4分)
6.(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的足够粮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辽金元
明
清
(嘉庆五年)
清(道光二十年)
清(宣统三年)
年代(公元)
1100
1600
1800
1840
1911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2.3
5.72
3.85
6.42
7.2
10.7
10.5
14
16
北方耕地面积(亿市亩)
1.925
3.21
2.59
4.39
4.31
5.74
7.74
南方耕地面积(亿市亩)
1.925
3.21
4.61
6.31
6.19
8.26
8.26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94
94
90
90
90
85
85
85
85
粮食亩产量(市斤)
95
110
120
154
140/ 343
155/ 337
155/ 337
155/ 337
155/ 337
总产量(亿市斤)
205.39
591.4
415.8
889.82
1749.45
2385.88
2340.97
3122.32
3385.82
口粮总量(亿市斤)
222.72
417.6
348
626.4
835.2
1392
2088
2784
3201.6
口粮在社会粮食总需求中比列(%)
90
90
90
90
75
81
85
85
85
社会粮食总需求量(亿市斤)
247.4
464
386.8
696
1113.6
1718.5
2456
3275
3765
全国人口(万人)
3200
6000
5000
9000
12000
20000
30000
40000
46000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641
985.75
831.6
988.7
1457.87
1192.94
780
780
736
——摘自吴宾《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