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上海:学业考替代自主招生初试大学态度不一(2)

2013-09-05 11:26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支持方1】有助于牵制高考过强的指挥棒效应

  “复旦大学自从开始自主招生以后,千分考一直是主要的形式,中学的10门课都被纳入千分考范围。这是因为我们希望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完善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业考和千分考目标一致。”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教授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高考一直带有强烈的“指挥棒”色彩,这一点难以改变。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至少不能让它指挥高中,把学生培养成“理科人”或“文科人”。“希望学业考的改革可以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一个知识结构全面的人。”

  按照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规定,高中生在3年里须参加10门科目的考试。具体的考试安排一般是:高一考信息科技和地理;高二考历史、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高三考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根据新的改革方案,有志于参加大学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科选考学业考的语文、数学加试科目。没有意愿的学生,不需要报考。

  【支持方2】大学各专业有机会精准选择符合要求的学生

  同济大学招生办主任廖宗廷教授认为,把学业考与大学自主招生挂钩,对高校选拔人才来说是一个利好。包括同济在内,综合性院校设有理科、工科和文科等各个学科方向,而每个不同的学科对于人才的潜质要求都是不同的。过去大学开展笔试,考虑到为学生减负等原因,考察面总是有限,也是变相地“一刀切”;而学业考覆盖高中10个科目,反映学生的综合学业水平,和同济倡导的“文理兼修”的理念是契合的。在自主招生时,不同专业不仅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业上的综合表现,信息更全面,还可以根据自身学科特性,“提取”具有不同学科特长的学生。

  【保留方1】加试科目未必能增加辨识度

  学业考是否能够展现出充分的辨识度和区分度,是一些大学招生办主任目前比较担心的问题。

  “我们实行自主招生以来一直不怎么看学业考成绩,就拿语、数、外三科来说,因为是高考科目,学生投放精力很多,取得3A的学生也很多,但这和我们学校的选拔要求还是有距离的。”沪上一位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加试科目的出现固然有助于增加一定的辨识度,但能否就此取代高校自主招生笔试,目前还不好说。

  比如,当一所高校更期待看到学生在物理和英语科目上的特质,那么光语文、数学两门加试科目,就很难满足高校的自招需求。此时,大学仍然需要通过别的途径考察学生在某些特定学科上的水平。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