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By:2007-4-6 20:23:20
高考模考开锣之前,我们该做些什么?
寒假一开始,高考生们可没有放假,而是紧锣密鼓的开始准备第二轮高考复习,为开学之后的模拟考试早早的做起了准备。大家都知道,模考的成绩基本上和最后的考分差不多, 那么在模考之前,我们还能做哪些事情来最大程度的提高分数呢?
根据历届考生们的实践经验和老师们的总结,我们发现,模考开始之前的这个时期,同学们最需要的是对自己的基础知识做一遍全面的扫描,排查出所有隐藏的知识漏洞,一一进行补齐。这样做的必要性有三:
第一、 基础知识在整个考题分数中占到60-70%,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就是这么重要的一部分,却往往容易被同学们忽略掉,使得每次月考都大呼“冤枉”。
第二、 基础知识是综合题目的底基,没有这些砖瓦,我们很容易在综合题目的分析与解决中因为某一点基础知识的漏洞而全盘皆输。
第三、 基础知识是最容易被短期攻关的,相对于较高维度的解题策略,花时间和精力在基础知识上可谓是“投入回报率”最高的办法了。
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全面排查自己的知识漏洞呢?
办法一:把考试大纲从头到尾梳理一遍,找出自己认为较弱的章节;
办法二:把自己以前的考卷都总结一遍,对错题进行仔细分析;
办法三:使用智能测评工具。目前最好的智能测评工具是“精测师”?type=10,这个系统里有上万道经典数学题目,并且设计了智能出题机制,让你用最少的时间做最有用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这个系统可以提供一份详细的知识点掌握情况报告,让你下一步的复习有根有据。
高考,的确不仅仅是一场考试,而是一场对个人素质全面的考验: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孰轻孰重?那种方法带来的“投入回报率”最大?这不仅仅是“知识的考试”、“思维能力的考试”,更是“策略的考试”。希望每一个考生都能从这一年的拼搏中收获多多!
<a href="" target="_blank"><img src="" border="0" width="80" height="80" /></a>
(0) (0) (0)
sccot
Post By:2007-4-6 20:23:55
得高分不难--高考作文稳中求胜12招
作文是决胜高考语文的关键所在,高考在即,把握作文拿分的技巧,是近几天考生关心的问题。韩老师将考场作文经验归纳为:“心中有自信,笔下出好字;手头有材料,胸中有成式;不变应万变,妙手著文章”,同学们只要扎扎实实地按照这几步来做,作文得高分并不是一件难事。
自信上考场
自信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相信自己就不会怯场,不怯场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潜在的能力得以充分地调动。
按时写作文
150分钟的语文测试时间,应该留出60-70分钟的时间作文。时间充足,心中不慌,文思才会泉涌;否则仓促成文,难免丢三落四。
细心审题目
命题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进一步展开合理的联想,才能真正把握题目的实质。材料和话题作文,要弄清楚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中,命题者所提供材料的不同作用。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考生一定要读懂题干,做点分析,明确主旨,再去下笔,确保万无一失。
精心选文体
高考作文一般不限文体,这给了考生很大的选择文体的自由,考生应该掌握文体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是采用该话题更适宜的文体写作;二是采用考生本人更擅长的文体作文。自己擅长,行文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心中有模式
考生心中要有文章的基本结构式:议论文,破题开篇+分析论证+结题收篇;供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式:引材开篇+析材明理+联材写事+点材收篇;写事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事件发生(清楚明白)+事件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结局(含蓄启迪);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契入(用外貌、语言、环境、细节入题)+铺垫(简述几个事件)+高潮(详叙典型事件)+点化(用点睛的议论或抒情句收束)等等,上述结构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演绎出许多的变式来。
巧思出新意
为体现可写性的命题原则,高考的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多都是宽泛的。例如《责任》这样的题目,范围太宽,无从下笔,这样的题目就要去窄作。所谓窄作,就是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修饰、限制,然后再针对被限制后的某个侧面扩大其内涵。若从“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这个角度去写,可能就容易多了。
素材书中找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除了掌握写作模式,还要有写作素材。当你在考场上因缺少素材而抱笔时,可别忘了你学过的语文课本!那里有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主旨要明确
高考作文主旨不要过于含蓄。由于时间的限制,阅卷老师不会慢慢地斟字酌句,所以如果写记叙文,不管叙事多么生动,也要在行文中适当地用一两句抒情或议论语句点明文章主旨,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议论文力求事例简洁新鲜,说理充分,紧扣主旨。文章要实实在在,不要过于另类,在明示主旨的基础上,张扬个性。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