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大设计”,成就民办教育大发展
近几年,上海民办学校的专项资金多了,好老师留住了,好专业发展起来了,好学校越来越多,沪上民办教育发展实现了再次提速。
黄徐娟是上海西南位育中学的“品牌教师”,同时也是区里的“教坛明星”,作为徐汇区第一批学科基地主持人和上海市“双名”基地名教师学员,她正带领着全区优秀教师开展英语学科的攻坚研究。“原来我们最担心好教师流失。现在教师退休待遇得到了保障,别的学校再想把人才挖走,就难了。”校长张建中说。
诸如“没有事业编制的民办教师低人一等”、“谁都想跳槽到体制内过安稳的生活”这类说法,现在显然不能再得到大家的认同了。上海市模范教师、杉达学院教师游昀之说:“学校发展好了,民办学校的教师待遇也是有保障的。对教师个人来说,在适合的环境里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比守着事业编制更重要。”
有了好教师,学校内涵式发展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大批民办名校在黄浦江畔快速崛起。
思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皋玉蒂说,现在,他不再为筹资着急了,不再为留不住人才烦心了,而是把力气都放在了学校建设上。
如今,上海民办教育人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招生季,当全国的许多民办学校在为生源发愁的时候,上海民办学校的招生现场却异常火爆:依霖幼儿园的“笑文化”和混龄教育在上海颇有名气,来报名的孩子太多了,园长徐刚忙了很多天,最后还是不得已拒绝了一批非小区生源;西南位育中学稳坐徐汇区中学“头把交椅”,学校从1个校区36个班,发展为现在的3个校区68个班,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入学需要;复旦大学上海视觉学院新生报到率为99.2%,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复旦大学……
花小钱、办大事,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投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培养出一批批优异的毕业生升入了更高学府、走向了社会,颇受市场欢迎。
“政府投资并不是要将民办学校引向公办,而是为了民办教育得到更大的发展,最终构建有特色、高水平的民办教育体系。”杨月明说,上海市政府积极、连续的支持激发了民办教育的活力,民办教育应该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寻求内涵发展的独特路径,实现自我质量的提升。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