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办学,真是蛮幸福的”
——上海市深化民办教育办学体制改革采访纪行
新学期开学,一些地方民办学校的教师却没有回到原来的讲台。“民办学校教师没有事业编制,将来退休后领取的企业养老金只有相同资历公办学校退休教师的一半。”留不住人才成为各个民办学校校长们最闹心的事。当然,让校长们头疼的还不止这些。现实中,不少歧视性政策仍制约着民办教育的发展,办学可谓困难重重。
但在上海,民办学校的窘况得到了改善,当地推进的“扶持与规范并举”的发展思路,为民办学校争取了与公办学校同样的平等地位。用上海市建桥学院董事长周星增的话说:“在这里办学,真是蛮幸福的。”
政府设专项资金,民办高校吃上“财政饭”
“民办教育渴望平等!”多年来,许多民办教育人一直在呼吁这个问题:民办学校的贫困生得不到政府资助、教师没有事业编制、政府项目不往民办学校投放……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待遇太差。但也有人认为,民办学校收取高额学费,就不应再享受政府资金补贴,或者其他支持。
这样的争论持续了很多年,民办学校的相关政策一直没有落实,只能按照市场轨迹发展:办学成本连年上涨,学校为了生存只能紧紧盯着那些赚钱的专业,而社会急需、投入较大的专业则无力承担,生源愈来愈少,与公办学校的差距也愈来愈大。
“在生源减少的情况下,民办教育规模不断萎缩,根本没有力量与公办学校竞争,甚至有消失的危险。”中共上海市民办高校工作委员会书记杨月明前些年曾发出这样的担忧。
面对民办教育发展失序的现状,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认为:“民办教育丰富了上海的教育生态,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它也是上海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改革力量。政府不能冷落这个领域,要大力支持并引导其发展。”
重视民办教育发展,使其与公办教育公平竞争、互相促进,这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有了这样的认识,就有了上海市随后的连续动作——2005年,上海市召开第一次民办教育工作会,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每年支持额度为4000万元。这在全国是“头一份”。
之后,市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2008年1.3亿元,2010年5.47亿元,2012年7亿元。上海还破天荒地建立起了民办学校学生、教师同等待遇保障机制,民办高校学生第一次与公办高校学生同样享受国家助学金和上海市奖学金等资助项目;市财政还拿出2000万元鼓励民办学校参照企业年金制度为专职教师缴纳年金,这笔钱将在退休后全额返还教师个人,大大缩小了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退休之后的收入差距。
好政策让上海的民办学校又焕发了新的活力!每生每月收费600元,这是上海市一级幼儿园、全国优秀民办幼儿园、依霖幼儿园的收费标准。“政府每年对我园140万元的生均补助,还免收我们的房租,这才让我们有了低收费的底气。我不再为钱发愁了,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发展特色教育上。”依霖幼儿园园长徐刚说。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