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党支部部分党员观看红旗渠全线模型
在青年洞洞口,党员们面对鲜艳的党旗庄严宣誓。
【资料图片】1965年,红旗渠主干渠通水,当时的林县全县人民齐聚分水闸庆贺。
时代变迁,红旗渠精神不变,党员们在分水闸合影留念。
(本网讯 记者 司方勇)继郑州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党支部部分党员,前往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和竹沟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后,6月23日,郑州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党支部书记王新义带领第二批优秀党员及新党员,来到“世界第八大奇迹”、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参观学习红旗渠精神。党员们先后参观了红旗渠渠道及红旗渠纪念馆。
1960年,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红旗渠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至今仍发挥着积极效益。
党员们沿着红旗渠渠道一路参观,来到当年修渠过程中最艰难、牺牲最大的地段之一青年洞。青年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全长623米,高5米,宽6.2米,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是主干渠最长的隧洞。当年的青年突击队硬是把横阻的青山“啃”了一个窟窿,才让渠水通过,“青年洞”因此而得名。大家对仅靠一锤一铲两只手凿出来的人工天河感慨万千,对开凿出这条“奇迹”的红旗渠人更是敬佩不已。
在青年洞洞口,党员们面对鲜艳的党旗庄严宣誓,要继续发扬和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再次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表明了自己的终身追求和奋斗目标。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