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副校长李伏庆为捐款的严宇桥同学献上鲜花
拾金不昧好少年葛静同学
在敬老院志愿服务
为老人剪脚趾甲
在敬老院义务劳动
和敬老院的老人们合影
2013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五十周年。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郑州19中在全校组织开展了“与雷锋同行”主题活动。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进行了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校园里涌现出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例。
一封感谢信
信的内容大体如下:郑州市工人路某个社区内井盖年久失修,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因井盖不属于市政管理范畴,所以该问题一直久拖未决。高二年级十六班的严宇桥同学听说后默默地来到社区捐助了自己的200元压岁钱,社区工作人员很受感动,很快,井盖得以修复,安全隐患排除了,方便了居民门的出行。
2013年4月1日的升国旗仪式上,在校园播报点评中对此件事情进行了表扬,颁奖辞如下:严宇桥,你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在这个校园中,雷锋不曾离开,也从未走远。我们很多老师还有同学虽然没有教过你,没和你说过话,但我们一直感动于你的勤奋、刻苦和勇敢,今天,你再一次的证明了自己,学校因为有你而骄傲!
学校副校长李伏庆为坐在轮椅上的严宇桥同学献上了一束象征着感动和鼓励的鲜花。
拾金不昧好少年葛静同学
2013年3月28日中午,七年级八班葛婧同学进入教室,看到地上有一个钱包,捡起来打开一看,里面有现金900元和一张千元购物卡。对于13岁的她来说900元不算小数目,但她丝毫没有动心。她一直在班里寻找失主,但八班同学都说不是自己的。当天七八班教室是中午留校生集中学习教室,葛婧想钱包一定是中午留校的哪位同学丢失的。想到丢失钱包的同学一定心急如焚,她就立刻把钱包交到政教处。后来,学校领导和政教处的老师找到了失主。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高尚品质和崇高社会责任感的体现,郑州19中七年级八班葛婧同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中学生的高尚品质。葛婧就是一名新时代的“雷锋”!
走进沟赵敬老院
沟赵敬老院地处郑州西郊,较为偏僻,距离市中心较远,郑州19中高一15班一行十四人,在校门口集合,踏上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征程。经过一次换乘之后,面对着眼前旷阔的高速公路,以及沟赵收费站,才知道目的地离大家仍有一段距离。找到了一辆面包车,把大家拉到目的地,一路经历了“黄土高坡”,随即是绿油油的庄稼,香气扑鼻的野花。
大家穿着整齐的校服,拎着水果走了进去。爷爷奶奶对于同学们的到来显然格外开心,一群人纷纷从屋子里走出来一同坐在院子里说话。同学们有的去洗水果,有的梳着头发,有的剪指甲,有的捶背,更有细心的同学给老爷爷们带来了报纸,给他们读报,演着小节目,而爷爷奶奶们更是关心我们“都是哪的啊?”“学校很远吧?”“这里挺偏的,也不好找”那一句句关切的话语,温暖了大家的心。
有的老人因为上了年纪,牙齿并不是很好,同学们又出去买了小面包,把水果削成一块块的为老人吃,看得出来,老人们都很乐观。
其实,雷锋精神并不是嘴上说的这么简单,也不是只有三月份才能够学习雷锋精神的,这世上有着更多的人需要帮助,同学们所做的不过是沧海一粟。大家约定,一定要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世上还有温暖,还有爱。
郑州19中以“与雷锋同行”为主题;以强化中学生的传统美德和公民道德意识,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依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团结带领青年学生争做有道德公民,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