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洲老师谈教师的美学定位
陈传琦老师谈校园文化
李剑锋老师的诗稿
参加苏州十中“回归语文本真,追求诗意人生”研讨会
袁柳照校长到47中讲“诗意课堂”
为了推进语文课程改革,进一步践行诗性教育,12月10日下午,郑州47中语文组全体教师举行了以“回归语文本真,追求诗意人生”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
在此之前,郑州47中语文组曾多次就如何打造诗意课堂进行观摩学习,实践摸索。2012年3月,该校邀请了苏州十中校长袁柳照先生来校做了以“诗意课堂”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之后,2012年11月,该校派出部分教师到苏州十中观摩了构建语文审美课堂的成果。
在12月10日的教学研讨会上,四位教师从不同角度谈了打造诗意课堂的认识。张立洲老师谈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只读过六年小学,是丰富的生活经历让他有了比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更多的生活体验,因此,老师应该明确自己在美学上的地位。老师要关心文本的美,关心课堂的美,学生的美,过程的美。老师既是审美主体,也是审美客体,还是审美中介。老师的美学定位要三位一体,走向美的课堂,让课堂向四面打开,充满诗意,解放心灵。
陈传琦老师重点谈了校园文化。他从苏州十中的一楼一亭、一砖一石、一树一墙说起,无一处不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些大环境对学生的诗意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更容易达到“本真唯美超然”的理想境界。而语文课堂更应该做到课堂环节的设计之美、课堂教学的语言之美、课堂教学的气氛之美、教学内容的融通之美、课堂意蕴的品味之美、人格灵魂的创造之美。
张彩霞老师反思了僵化的教学模式、固定的教学环节对于学生诗意审美的深创。她认为,教育应该自由一点,为学生留下追问的余地,让语文课堂向课堂之外无限延伸。她还用写下水文激发学生兴趣的事例,说明了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比写法指导更有意义。李剑锋老师朗诵了自创的一首首诗歌,展示了自己践行诗意课堂的成果。
本次参加教学研讨的教师认为,本次交流活推动了语文课堂回归教育的本真,让语文课在美的原则指导下呈现美的形态,在美的浸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主动积极地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语文审美课堂开启学生的精彩人生,指引学生走向诗意的生活,成为有诗意追求的人。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