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龙口小记者招募开始啦
这将是一段充满新奇的人生经历;这将是一次富有挑战的全新体验。世界需要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用这双眼睛来打开一扇观察社会的窗户。我们期待用你纯真的心灵与好奇的双眼去发现这个世界,用朴素的笔触去记录每次生活体验。
(2011-09-18) [全文]
太阳当空照 孩子开心笑
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6月2日,我们切身体验了这句谚语。当天本报发起的 “快乐童年,美丽人生”小记者六一特别活动如期举行。一大早,小雨淅淅沥沥地下,工作人员冒雨在九里城有条不紊地进行前期布置,大家担心孩子冒雨表演会影响健康。然而,就在场地工作准备停当后,天公突然就放晴了。“这是孩子们的福气啊,老天爷知道今天咱们小记者大聚会,也不忍心破坏咱的计划。”伴随着本报工作人员的调侃,在小主持人开场白过后,小记者才艺展示正式开场。
外援艳羡小记者
轻盈的步伐、专业的动作
(06月04日) [全文]
登上社会大舞台
6月2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日子。200多名小记者和他们的家长从龙口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从网上交流到现实接触,从陌生相识到真情相知,一颗颗渴望成长的心、一颗颗盼望成长的心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在广阔的天空震响!
“我们是小记者,光荣的小记者。人小志大眼睛亮,架起交流的桥梁;我们是光荣的小记者,登上社会的舞台。我们是小记者,光荣的小记者。观察世界很独特,体验生活的快乐……”
激情高昂的歌声在偌大的九里城上空飘荡,在挺拔的楼群中传递……
这就是龙口小记者之歌。他们唱出了今日龙口小记者的雄心壮志,唱出了全体家长的共同心愿!
孩子的成长是家长们的热切期盼。小记者刘小菡的家长师大磊说,孩子离开了家
(06月04日) [全文]
小精灵舞起来
市直第一幼儿园:《小赶海》
南苑幼儿园:器乐合奏《黄河娃》
(06月01日) [全文]
让孩子放飞梦想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节日前夕,市领导专门到部分幼儿园、学校看望孩子,勉励学校及教育部门,用双手托起孩子未来,让每个孩子放飞梦想,茁壮成长(详见今日头版)。
此前,教育部公布了旨在指导幼儿园教师、家长教育和保育3~6岁幼儿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多方面对幼儿培养提出指导意见,弱化知识性学习,指出“5~6岁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即可。同时,《指南》对孩子身体健康、习惯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就培养幼儿审美、开发幼儿科学兴趣等方面提供了具体建议。
(06月01日) [全文]
玩转魔术
一枚枚硬币、一张张餐巾纸、一根根橡皮盘———这些普通的小玩意儿在魔术师的手里变得神秘莫测。5月26日上午,今日龙口小记者特训营举行“小小魔术师”实践活动。小记者向东方龙舞狮表演团团长姚道利魔术师请教魔术的奥秘。
今年24岁的姚道利在北京学习变脸和魔术,后回烟台、龙口发展。经过四年的刻苦训练,技艺日臻成熟。活动现场,魔术《硬币消失》、《纸巾消失》、《穿越“橡皮筋”》,一个个小魔术深深地吸引着大家。在学习环节,小记者们一个个摩拳擦掌,一显身手。牟国
(05月28日) [全文]
家有快乐小记者
女儿与小记者结缘,是从2011年暑假开始的。
要放暑假了,在费了一番脑筋反复比较之后,我为女儿选择了今日龙口报社举办的小记者夏令营。5天很快过去,再见到像个女包公似的女儿时,却明显感到她发自内心的快乐。还没回家,我们家的“小麻雀”就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老师、同学、夏令营活动内容……累并快乐着。再看她拍的录像片,虽然晃得我头晕眼花,却也看到了报社老师对孩子们认真负责的辛苦付出,信任就此建立起来了。
暑假之后,女儿几次主动要求加入小记者。以前,我们看报纸刊登的各种小记者活动时曾很羡慕,但却一直都是我提出
(05月28日) [全文]
好老师伸出援手
5月25日,实验小学五年级四班路佳树家长张志萍将感谢信送到校领导手中,表达对张弦老师的感激之情。
张志萍在信中说,路佳树爸爸因病住院一月有余,她日夜在医院,无法陪孩子。天气热了,张弦老师看在眼里,给孩子买来夏天的衣服。孩子爸爸去世期间,她因悲痛和各种事务繁杂,无暇顾及孩子,张老师用自己的工资支付了孩子的饭费、医疗保险费。张志萍说:“我多次想把钱还给张老师,可是她坚决不收,并称这是对学生负责,应该的。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张老师的感激。这样的老师是无私的,是伟大的,不愧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05月28日) [全文]
最帅兵哥:磨难是笔财富
本报推出“小记者爱心资助计划”,从南部山区学校征集50名优秀贫困家庭孩子成为小记者,免费参加小记者系列活动。欢迎更多爱心人士参与,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和诚心。
眉清目秀,英俊潇洒,加上1米83的修长身材。记者面前的年轻人身着笔挺的武警军装,举手投足间展示出军人威武
(05月21日) [全文]
课堂:在天地之间
五月的龙海社区,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徐福东渡雕塑群、苍松翠柏、假山池水、风吹鸟鸣,构成了一个鲜活的大课堂,那平坦的理石地面,便是孩子们的课桌。5月12日、13日,在西城区龙海社区举行的小记者“绿色换书”活动,让笔者体验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实践教学实况。
因为担心阳光把孩子晒蔫,所以地点选择在松林里。然而,天空中飘散着黑云,将炽热的阳光挡住了。从家里走出来的小记者像小鸟一样,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换书活动开始,大家摆摊、逛摊、“讨价还价”,一切是那么自由、放松。
笔者是第一次参加小记者活动,担心他们能否将自己的书籍推销出去,全神贯注地观察着他们的举动。“我喜欢你这本《阳光姐姐小说派》,你愿意和
(05月21日) [全文]
教育在反思中精彩
好久没有写文章了。前不久,常志副校长让我给第二期教师反思集萃《且行且思》作一个序。其实,关于“反思”,自己有几点想法由来已久,在此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把反思铭刻在深处
作为校长,深知反思对于教育教学之重要,对于教师专业成长之需要。工作中,教师常常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教育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义明确,即学与思要相结合。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如果不去思考,那只能是读死书、死读书,不仅被课本所拖累,而且会让你变得迷茫而无所适从。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