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
从考生答题情况看,29题主要有以下丢分原因:
①基础知识体系混乱。该题重点考查免疫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严格区分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同时又要懂得知识之间的联系,从阅卷中发现:学生张冠李戴的现象特别严重,说明在复习迎考中重题海战术,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强化。
②审题不认真。本题是一个体液免疫的实例,但并未指明具体的抗原,结果答第(2)问时,很多考生答出了“病毒、疫苗”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题量较大、时间紧、粗心、审题不仔细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考生平时的学习习惯不太好。
③不注意细节。如第(1)问要求写出“细胞”两字,第(3)问第一空也要求写出“细胞”两字,结果有20%左右的考生没写而失分,第(3)问的后两空是选择题,结果有很多考生因未写全而失分,尤其是“编码抗体的基因”,丢了“基因”两字的人特多。出现这些现象与考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训练分不开。
④考生字迹太潦草,阅卷老师根本不认识,导致该得的分也得不到;有些考生因错别字如“细细胞、红细细、将细胞”等失分,有些考生因丢字如“编码抗的基因、编码体的基因”等失分。所有这些都反映出考生在平时自我要求不严。
⑤答案写错地方导致失分。从试卷的抽样情况和阅卷老师的反映统计看,第(3)问的三个空应是上二个,下一个,结果有少数考生写成了一排,这样导致失分是不应该的。
诸如上述的丢分原因,不胜枚举。现归纳如下:
1、要用标准的生物术语答题
2、要用规范的名词答题
3、在生物术语、名词中,不能写错字、别字,也不能多写字、少写字,更不能改变字序
4、要有严谨的答题习惯
5、审题要仔细
6.尽可能将与答题有关的信息写在答题卡上
7.避免粗心大意
五、二轮复习的方法指导
1、把握好“度”、减轻负担
2、训练技能、培养能力
(1)要精选习题
(2)要重视变式训练
(3) 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
(4) 要重视相关问题的归类整理
(5) 要注重总结反思
3、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1)课堂效率的提高
(2)课后效率的提高
课后通过适量题目的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复习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对于练习题的选取,应抓住这几个原则:
①典型性。所选习题要尽量能够体现高考的考查要求,反映典型的生物学思维特点和解题方法。
②全面性。所选习题应能包涵课上复习的所有知识要点和难点。
③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掌握程度,选择难度适宜的习题。
④新颖性。应多选些命题方向、解题方法有所创新的题目,从而可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⑤反复性。对于已做过的但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可反复训练,加深印象。
⑥综合性。可将前后有联系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同时出现,便于学生形成一知识体系。此外,还要注意习题的量,重在质量而非数量,切忌题海战术,减轻学生的负担。不过,这也就要求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需要从众多的参考资料中去精挑细选。
4、突出实验,关注现实
(1)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2)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
(3)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
(4)要尽量多动手做实验
(5)注意实验考查的变化趋势
(6)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产生活以及当代生物科技的发展
更多>>相关资讯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了评论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