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的高招之战
■从2010年微博盛行,到2013年微信风靡移动客户端,国内高校招办不断紧跟脚步,在新浪、腾讯开设微博,在微信注册公众号,把招生资讯最快地送达学生,不少高校的招办主任还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在线访谈,为学生进行现场答疑。
■与热线电话和招生咨询会相比,新媒体方便、交流迅速、信息量大,又能自动更新,是第一时间发布招生信息的重要手段。
■如果说和学生们无缝对接、拉近距离是基本的态度,给学生、家长提供准确、快速、便捷的信息则是高校招办使用新媒体最核心的要求。
■无论如何,新媒体只是个平台,绝对不是一劳永逸的捷径,招生咨询最应该依靠的还是诚意,是对考生乃至其整个家庭的责任感。
“矿大出精品,蜚声国内外。要说福利好,领导很青睐。高额奖学金,要报趁现在。学弟学妹们,我们等你来。”“从柳园到松园,从麻辣味到东北味,从小吃到正餐,那些属于青春的美好包裹着酸甜苦辣的味道,早已从舌尖融入到了心底。《舌尖上的郑大2》,专属于郑大人的舌尖记忆。”……
2014年的高考刚刚结束,各高校的招生大战也拉开了帷幕。浏览各高校的微博、微信,可以看到无数俏皮轻快的宣传语,不少高校还直接通过图片、视频、新闻链接等对学校进行多方位介绍,直接拉近了学生和高校的心理距离。
从2010年微博盛行,到2013年微信风靡移动客户端,国内高校招办不断紧跟脚步,在新浪、腾讯开设微博,在微信注册公众号,把招生资讯最快地送达学生,不少高校的招办主任还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在线访谈,为学生进行现场答疑。为了赢得学生的青睐,高校招生部门纷纷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了新媒体的使用上。
那么,微博、微信、微访谈等形式的盛行,给高校的招生工作带来了哪些便利?高校招办的微博、微信团队是如何做招生宣传和咨询工作的?传统的招生宣传咨询形式是否仍发挥作用?招生工作中新媒体的使用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