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很容易 维护需用心
与传统招生咨询会上碰到的老师不同,强涛强烈地感觉到,藏在高校微信、微博与他互动的那些生动话语之后的,是和他一样的年轻人。
事实上,高校的新媒体运营团队,大部分是80后、90后,但他们有着和传统招生咨询会上的老师一样的爱心、耐心和对学生的责任感。
游畅在最初复旦大学招办微博用户迅速增长的时候,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被微博标出规律的5个点:早上10点,下午5点,晚上7点、10点,凌晨12点。在这5个固定时间点上,游畅鼓捣招生微博,持续时间视情况而定。最忙的时候,这几个点几乎串成了一条线。
为了和90后考生无缝对接,他还经常半夜调侃:“半夜三更我还在这里回答问题容易吗?不回答又觉得对不起人民群众……”“你们这些小盆友(网络语言,小朋友的意思)半夜还不睡,上什么微博,一看就知道在玩手机!关机!关机!睡觉!睡觉!”
而清华的招生老师去各地宣讲,向高中生介绍清华的微博时,学生们看到清华招办微信的头像是只憨态可掬的小老虎,常常高兴地叫起来,“哇,叫清小华哎,真萌”。“‘萌’,这个90后最爱用的词,就是我们在进行新媒体咨询时的一个重要思路。我们招生时面对的是一群90后中学生,使用的是这个群体中最普及的微博、微信,如果咨询时还是一副60后、70后的面孔,无异于‘新瓶装旧酒’,会让这些中学生对你爱不起来,无论是宣传还是咨询,效果都将大打折扣。”于涵说。
如果说和学生们无缝对接、拉近距离是基本的态度,给学生、家长提供准确、快速、便捷的信息则是高校招办使用新媒体最核心的要求。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