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校资讯 >

高校开设热门专业一窝蜂怎能象牙塔里"闭门育人"

2013-05-19 11:28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699万”,今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规模之大史无前例。面对2012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四成的数字,2012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无疑更为严峻。10多年来的大学扩招使大学生人数成倍上升,然而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却未能与时俱进,没有跟上多元发展的社会步伐。多年来,诸多大学为满足扩招需求,大量增设诸如新闻传播、国际金融、法学等热门专业,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遭遇求职“冷门”。如何适应经济发展进行高校院系专业设置?记者就此专访了北师大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洪成文,就中国现阶段高校院系专业设置弊端进行探讨。

  盲目追求“综合型”

  虽然教育部制定和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明确表示,高校设置专业要综合考虑社会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但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洪成文介绍现阶段中国高校院系专业设置时指出,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还处于“知识本位”、“逻辑本位”阶段,即偏重知识和理论的传授,缺乏应用和实践的指导。例如,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是生物科学专业下属的两个方向,前者重理论研究,后者重应用开发,生物技术方向就比生物科学方向薄弱得多。这样的偏重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缺乏与市场的接轨,惯于在学术的“象牙塔”中“闭门育人”,没能真正接近社会,做足功课,调研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另外,由于理论基础学科相较实践应用学科成本投入低,操作便捷,许多高校在追求建设“综合”型大学的“吸引”下,纷纷增设的诸如“法学”、“金融”等专业,导致类似专业遍地开花,而质量却参差不齐,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将盲目跟潮的择校生推入从业难的境地。专业设置偏重也间接反映了当下企业的心态——对高校信任度低。当政策红利大于科研投资红利时,企业更倾向于以短期的政策为风向标实现盈利,而非进行高校科研投资。

  一面是没走近企业的大学,而一面又是不愿走进大学的企业;一面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而一面又是招不到适合大学生的企事业单位。这样的矛盾让困于“象牙塔”的大学亟须擦亮双眼,放眼社会需求,企业也需从长计议,联手高校,告之所需,以实现真正的双赢。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