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秦春华: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打破传统选拨方式(4)

2013-01-29 18:11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北京大学招办主任秦春华(图左)与中国教育在线执行总编任蕾(图右)

  主持人:我们在招生的流程环节上只要设置的合理,并且有一个很好的监督机制,我们就能保证它的公平。咱们北大在自主招生上今年作出了这么大的变化,从中国来讲,自主招生实际上是在争议中走过了十多年,那么应该大家也都有了一定的经验了,在改革上,您认为现在的自主招生最应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到底是什么?另外还有一点,对于农村的考生其实现在可能大家也会比较关注,也是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怎么我们能够解决说,农村考生也能够想到自主招生的实惠?您是怎么看的?

  秦春华: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我一直使用的表述是自主选拔录取,而不是自主招生。这是两码事,人才的选拔和招生它还不完全等同。和自主招生相比,自主选拔录取是更为规范和准确的一个表述。您说得对十年了不容易,前不久我还找出来了2003年当时教育部和北大我们在开始自主选拔录取试点时候的第一份文件,我看了以后特别感慨,十年不容易,前不久我也写了几篇文章,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分析了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十年来所走过的风雨历程,但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和我所服务的机构是我无关的。

  我的基本观点是,十年的高校选拔工作为高校招生注入了活力,推动了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前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的核心最应该改的地方是什么?应当是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提出来了,2012年又再次强调要建立健全高校各具特色的招生评价体系,不宜在考试的内容形式上再去修修补补了,否则就可能把自主选拔录取脱入死胡同,为什么说综合体系是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的核心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回到2003年,我找到了当时的文献,那一年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部分的高校开始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的初衷,为什么要搞试点,就是大一考的录取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希望它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当时提出来5%,影响不大,搞一点探索积极探索以统计考试为主,以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自我约束,政府宏观指导服务,社会有效监督,这样的一个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机制目的是要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扩大招生自主权,所有的点都点到了,所以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起点一开始利益就非常高,目标直指高校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和建立完善的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机制,所以这个根本就不是像社会上某些人所说的,说自主选拔录取是要给那些在高考当中达不到成绩的学生开辟一道录取的途径,根本不是这个,或者说不完全是这样的一个考虑,不是这么简单,当时的招生对象考虑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叫学科者特长。另外叫综合素质要优秀。但是这个制度在执行和操作的过程当中,由于各个高校普遍采用了在高考前先期选拔,高考后再给予一定的加分这样的一种模式。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由于各个高校普遍采用了在高考前先期选拔,高考后在给予一定程度加分的这样一种模式,使得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逐步的异化为高校提前圈定生源的工具,这就是大家俗称的掐尖,比方说东南大学就探索了,高考后进行自主选拔录取的探索,到今天我认为仍然是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一些学者说这个不是真的自主录取招生,他只不过是降分录取,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我认为这个确实是切中了要害,我刚才讲的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弥补了高考统一录取的不足,有这个效果,毕竟他不是完全根据一次高考成绩定的终身,他至少考了两次,给更多的优秀学生提供了机会,而且十年来很多高校所做的调研也表明通过自主选拔录取进入到高校的学生,表现确实比一般的普通的通过高考途径的学生们更为优秀一些。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