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教育资讯 > 教育之窗 >

重庆南岸区:政府发力为教育舍得花钱用心花钱

2013-03-22 10:00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在重庆市所有区县中,南岸区的财政收入并不排第一。但这些年,南岸以舍得为教育花钱在重庆出名。南岸如何舍得为教育花钱?钱又花在何处?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促进教育公平 为百姓建设美丽学校

  南岸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了解到我们的采访意图后,建议我们去看4所不同类型的学校。于是,我们先来到第一所学校——天台岗小学上海城校区。这是一所市区小学,学校校舍、设施都是高标准的。原来,先到的这所学校只是“热身”,让我们对南岸的学校建设标准先有一个直观认识。

  我们随后来到第二所学校——南岸最偏远的农村小学大兴场小学。学校大门很普通,但走进去,里面却别有洞天。教学楼宏伟壮观,学生餐厅的外立面设计成简洁、透明的玻璃幕墙,学生们可以一边吃饭,一边远眺远方的群山。实验室、音体美教室、各类活动室、标准塑胶操场一应俱全。图书室里,还有一条精致的水道,配以拱桥的装饰,好像小江南。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因为当地羽毛球运动较为普及,这所农村小学居然还修建了羽毛球馆,铺设了木地板,供学生训练。

  该校校长胡晟自豪地说:“学校虽然地处农村,但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可以说与城市学校的绝对差距已经没有了,师生们拥有了舒适的教育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三所学校是建在南岸区南山上的重庆市特教中心。在很多地方,特殊教育还没有和普通教育一样受到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往往设施陈旧,校舍简陋。但是在这里,记者却看到了一所完全不一样的特教学校。

  据了解,政府为这项工程投入8200万元。2011年5月,学校投入使用。整个学校占地49亩,依山而建,自然地分成好几层,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先进的特殊教育设施。用学校教师的话说,学生们在这里拥有的是五星级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我参观过很多特教学校,我们学校不敢说最好,但绝对是一流的。”学校办公室主任周远琦说。

  最后一所是位于南岸区峡口镇的重庆市84中,这是南岸区定点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之一。记者来到学校时,正是晚餐时间,学生们在宽敞明亮的食堂里三五成群,边吃边说笑。记者注意到,每个学生的餐盘里,至少有一个肉菜。据介绍,农民工子女来这里就读,免去一切赞助费、学杂费和书本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每月还能领到生活费。在新装修的学生宿舍里,每间都安装了热水器,学生们随时都能在宿舍里洗上热水澡。

  近几年,南岸每年都有3至5所新建或改扩建学校高标准完工并交付使用。仅2011年,南岸就投入资金1亿元,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实现了全区中小学无危房;投入资金2000万元,实现了全区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全覆盖;投入资金2000万元,专项用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教学仪器、图书的配备与更新;投入资金2000万元,推进各类功能室的建设与配套设备的完善。目前,南岸区中小学标准化率达86%以上。

  “校园建设是教育公平的起点之一。没有优越的校园环境,没有充足的硬件设备,实现教育公平就是空谈。”南岸区教委主任李劲渝说,由于农村学校面貌的变化,近些年,当地从农村到城区就读的学生数量明显减少,而外来农民工子女、特殊教育学生也都和本地城区学生一样,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质量 为孩子培养优秀教师

  大笔投入给学校带来的变化,家长们看得真真切切,而教师们更是心里有数。李茂菊是大兴场小学的教师,近些年,她不仅亲眼看到学校的发展,更对农村教师培训机会的增多感触颇深:“我们学校的老师,人人都去北师大、清华参加过培训。重庆市内的培训,更是数不胜数。”

  胡晟说:“在学校硬件设施改善后,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加大,相当多地体现在师资培训上。这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据统计,近年来,南岸每年投入专项经费600万元,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按全区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如今,南岸已实现了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由政府全买单。李劲渝说,除了政府安排的培训外,学校还能自行决定一些培训项目,费用由学校先行垫付,之后找政府报销即可。“这些投入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就是实实在在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成长。”胡晟说。

  84中校长郑凌燕说,对他们这样的农民工子女定点接收学校,南岸更是予以支持。84中规模不大,仅有30名教师,但3年来,仅学校申请到的自行培训项目经费就有50万元。教师们几乎人人都去北京、上海等地培训过。

  持续的投入,不仅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经费保障,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待遇。胡晟说,区里了解到农村学校的具体困难后,不仅对部分教师每月发放100元至200元的津贴,还增加了额外的交通、伙食补助。如今,这样的津贴在一些农村学校已经涨到了300元至400元。“我们农村教师的心,也渐渐稳定下来了,不再想方设法往城里调。”李茂菊说。

  南岸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培训上。近年来,南岸共投入资金2.2亿元,兑现了教师货币化住房补贴。从2009年起,南岸每年筹集资金1.5亿元,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每年拨出经费400万元,实施教师健康工程,惠及8000余名在职及退休教师。按照每人每年800元标准,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教师公费医疗的二次报销。“农村教师一怕待遇没保障,二怕专业成长没门路,现在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的干劲很足!”郑凌燕说。

  优先教育投入 政府社会都发力

  有人开玩笑说,南岸要是把这些年投到教育上的钱花在市政建设上,保管市区会大变样。“教育成果虽然不如搞市政建设那么立竿见影,但不仅关系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更关系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李劲渝说,“我们有这样的观念,宁愿把城市建设放慢一点,也要把发展教育、改善民生作为财政优先投入的重点。”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南岸才有了舍得投入教育的行动。“十一五”期间,南岸教育投入累计达到25.58亿元,从2006年的2.6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7.9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8.3%。2011年,南岸进一步提高了财政对教育发展的保障力度,全年教育经费达到11.0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0%。预计到“十二五”末,南岸区财政教育投入将占财政支出的25%。

  这样的大手笔,对投入机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年年初,南岸区委、区政府都会召开常务会议,审议教育财政投入计划,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建立教育投入增长机制,坚持把教育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确保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比例的5个百分点以上给予落实。

  此外,南岸还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从2003年起每年实施十大教育建设工程,截至2011年,共投入资金25亿元。这些投入中,绝大部分属于财政预算外的教育投入。原来,南岸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对社会资金,采取鼓励、引导的方针,最大限度吸引其投入教育。

  比如,在建校模式的探索上,南岸采取了利用土地级差置换、鼓励开发商自建配套、政企合作投资等多种融资、建设模式。青龙路小学早在片区进行土地招拍挂期间,就通过征收土地出让金一次性向开发企业募集建校资金2000多万元,实现学校与周边楼盘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天台岗小学上海城校区建好后,开发商对学校能否办好存有疑虑,提出保留10年至15年的房屋产权,区政府也痛快答应。这感动了很多开发商,一些开发商甚至主动提出为楼盘建配套小学,建好后移交政府管理。

  “表面看起来,开发商为建学校出了钱,增加了开发成本。但实际上,在南岸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增加的大背景下,这些学校刚建成就有很高的起点,也带动了周边楼盘热销。”李劲渝说,“光靠政府投入,我们是无法在几年内完成这些任务的。正是凭借公共财政投入和社会资金投入的两翼齐飞,才使得南岸学校的面貌变得这么快、这么好。”(记者 李功毅 黎拥宪 高毅哲)

  亲历者说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