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学位房、上名校、选优质学位,为了孩子们的教育,家长们穷尽心思已不鲜见。然而,课堂之外、午休之间,关于孩子们的伙食问题却容易被忽视。
南方日报记者历时一周走访广州天河、越秀、海珠区的十几所中学学校发现,流动摊贩、便利店、烧烤档等,俨然成为不少中学生们的“第二饭堂”。即使这些摊档旁边车来车往烟尘飞扬,或者各类一次性垃圾散发阵阵难闻气体,路边三五成群的学生们,仍端着盒饭、捧着烧烤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而无证无照及各类食材来源不清晰等,却给孩子们的午餐带来大量隐忧。
在各中小学校园备齐校园饭堂的情况下,为何中学生午餐仍乱象重重?对于不断重提却屡治屡现的校园周边食品问题,如何才能让流动的摊贩不再“溜进”孩子们的午餐?
【乱象】 路边摊、便利店成“饭堂”
中午12点左右,下课铃声响起,身穿蓝色校服的学生三五成群走出校门,直接奔向学校附近的包子铺、烧腊档、蛋糕店、小吃店等各色摊档,这是记者近日在五羊新城某中学门口见到的一幕。
尽管流动摊档的无证无照让孩子们吃进肚子的各类食材充满安全隐忧,但这样的一幕在广州一些中学校园门口并不鲜见。记者走访市内多所中学时了解到,中学生外出就餐的情况比较普遍,除了管理比较严格中午不允许学生自由外出的学校之外,不同学校或多或少存在类似情况。
大量学生外出吃午餐,使得不少中学附近聚集了各色的食品店铺,流动的摊档也随之而来。小贩们通常在一辆三轮车或自行车后座上放上装着各类熟食的透明箱子,或者烧烤的工具,直接停在学校门口叫卖。
这些摊档大多是无证经营,有一些盛食物的白色箱子上明显看得到灰色的污迹,烧烤摊档的油在记者观察的半个多钟里从来没有换过。但是这些摊档明显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把自行车围了里外两层,买了之后就直接站在路边吃,比学校的饭堂以及一些大餐厅都热闹得多。
除了提供快餐、速食之外,一些流动档口还提供烧烤、寿司、牛杂等买卖,学生们购买之后大多站在马路边吃,一些味道好的档口很受学生欢迎,甚至里外被学生围了几层。这样的现象在东晓南路、环市东路、五羊新城、石牌东路等一带的中学校园周边并不少见。
“比起饭堂更好吃,比起餐厅更便宜。”现场买午餐的陈同学并没有过多想过卫生和安全的问题,在他看来,校园门口小摊点是午餐不错的选择,况且大家都在吃,应该问题不大。
对于校园门口小摊、档口、便利店成为学生们的“第二饭堂”,多名受访的学校老师也“无奈”表示,对于这种情况一般以教育为主,不会强行禁止。“只要按时回到学校,老师一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少同学这样告诉记者。
【困局】 校园饭堂盈利微难有动力去改善
一边是校园门口的各类摊档“生意火爆”,一边是学校饭堂的冷清和难以维继。
一家在广州有着10多年中学校园饭堂承包经营经历的老板告诉记者,一般要求严格的学校会有50%的学生留在学校饭堂吃饭,但通常情况下,大概只有30%—40%的学生会留在学校吃饭,有的学校只有10%—20%的学生会留在学校饭堂。
为何饭堂难获学生青睐?记者随机采访20多名中学生时了解到,学校菜式单一、口味重复成为孩子们最大的“抱怨”。“学校的饭菜来来去去就那几样,吃得很腻。”“学校的饭菜不合口味,出来换一下午餐款式。”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