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了解学校才能作出更理性判断
老师了解学生和家长,同时家长也要多了解学校。
在不少学校,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不太希望家长过多参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这无形中让家长对学校产生一种隔阂,不知道学校和老师到底在做什么?
“很多矛盾是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北京教育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学生家长的何育萍说,“因为渠道不畅通而使得一些负面情绪得到了积累,最终造成矛盾的爆发。”
“我们也有过失败的尝试。”石家庄外国语小学副校长王燕洁说,“现在我们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很多环节。我们发现,家长哪怕就在学校完整地待上一天,他们就会帮助学校一起做学生的工作,也会帮着学校一起做其他家长的工作。”
“把家长请到学校,这是一把双刃剑。”王燕洁说,这对老师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激励,家长并不是来听一节课,他们会整体地感受一个班的班容班貌,这些不是作假能做出来的。另外,家长走进学校以后也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对老师也多了一分理解。
何育萍说,家长了解学校后会进行更加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她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经常跟北京市中小学校长打交道,所以,她有机会把孩子送进最著名的学校,她也跟很多家长一样纠结过,担心孩子在普通学校无法获得最好的教育,“但是,跟不同学校接触过之后,我发现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也有很好的理念,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实施着这些理念。”经过理性的思考后,何育萍把孩子送到了单位附近的学校。
“因为了解,所以信任。家长了解学校后就会跟学校保持着理性的距离,让学校安心做好教育。”何育萍说。
现在不少学校都成立了家委会,希望能在家长和学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教育学者、复旦大学博士付小平说,现在不少学校并没用好这个平台,没有给家委会真正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使得一些家委会成了家长共同为班级作贡献的组织。
据了解,现在王燕洁所在的学校非常重视家委会的作用,学校所在集团有集团级别的家委会,学校也有家委会,各年级、各班也都成立了家委会,每一级家委会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月对工作进行研讨,然后跟老师一起参与对学生的教育。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