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教育资讯 > 教育之窗 >

"化解家校矛盾"有赖于媒体要更多地传递正能量

2012-11-14 20:38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只要娃儿好,累累也没啥。可是娃她说,不想上学校。在家被娘催,在校老师管。上课要坐直,课堂要听讲。如果没做好,被扣小红花。盼啊盼放学,还得写作业。古筝每晚弹,至少半小时。语文要阅读,每天十分钟。口算也得练,每秒1道题。英语天天听,听完要签字。拼音得默写,汉字要记牢。学校方针好,德智体美劳。今天故事赛,明日诗朗诵。布置完作业,还有健身表。上周练跳绳,本周训托球。娃说娘啊娘,我想自由玩。我说娃啊娃,你已经长大。刚上一年级,这里是个坎。快乐幼儿园,一去不复返。开始讲学习,从此有竞争。养成好习惯,规矩不能少。

  ……

  最近,本报刊登了一篇家长自述——《6年后我将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立刻在家长中引起强烈共鸣,不少家长在论坛上、QQ群里分享自己的感受。文章开头的这首打油诗,既写出了家长的焦虑、又写出了孩子的无助,最近在很多一年级家长QQ群中被反复传阅。

  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配合?本报组织的相关讨论中,各路专家学者都认为,唯有家长和学校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化解家校之间的矛盾,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建立起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呢?

  老师家访“真的感受到了家长的热情和真心”

  今年秋季一开学,苏州教育局出台了一项新生家访制度,即要求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对刚入园、入校的学生进行一次家访。

  对这一制度,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不过真正走完15个家庭之后,感受还是挺深的。”苏州立达中学的总务主任马欧亚说。

  目前社会对教育的批评声音很多,很多板子也直接打在学校和老师身上,这导致一些老师不愿意跟家长有太多接触,生怕自己哪句话说错了,被家长抓住把柄,不仅给自己惹麻烦也给学校惹麻烦。

  有些老师甚至悲观地说:现在的家长要不就忙着给老师送礼,要不就等着挑老师的错。

  “可是等你真的走进孩子的家,接触家长后发现,大多数家长对老师是真心实意的。”马欧亚老师说,在家访的过程中,老师了解了每个孩子真实的成长环境,也更加理解了家长的需求。“这非常有利于将来对孩子的教育。”

  不过在家访中,老师们也听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传言:老师选择刚开学的日子到学生家去家访,不是就等着家长给老师送钱、送礼吗?

  马欧亚老师介绍,他一共家访了15家,没碰到哪个家长真的给老师塞钱,倒是有些家长拿出家乡的枣、粗粮、笋、蘑菇等土特产让老师带走,“虽然我们没有收这些东西,但是真的很开心。”

  虽然仍有不少人质疑家访这种形式,认为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老师跟家长的沟通完全可以依靠更加便捷、及时的现代化手段,但是,要缓解日趋尖锐的家校矛盾,加大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了解确实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而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效果也确实要远远好于隔着机器。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