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之窗》杂志是由中国教育学术研究中心、中国科教文化出版社主办,当代教育之窗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基础教育类学术分册,国际标准刊号ISSN1236-3619、国内统一刊号CN12-1710/G、每月出版一期,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以各类基层院校为重点,探索我国基层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课题、新思路、新观念。以研究新时期教改实践中的教学为主旨的基础教育类学术理论期刊。本刊竭诚为辛勤工作在我国基层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们提供一个展示学术科研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平台。本刊自创刊以来,以“科学、严谨”为办刊态度,以“综合性、学术性、权威性”为特色,逐渐在国内教育界人士中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众多一线中青年教师的欢迎。应众多投搞者要求,本刊决定进一步扩大征稿范围。从现在起,国内各类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成人高校和各级党校等,凡具备从事高等教育资质的院校教师、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等均可向本刊投稿。
《当代教育之窗》杂志采用大16开设计,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校对精良。并在全国各地特邀了一批教育界资深人士担任兼职编委。凡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或对教育者感兴趣的其它话题均在本刊编选之列,热忱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关心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惠赐稿件、组稿及订阅。凡欲投稿者,谨请详细阅读下列相关注意事项:
★ 开设栏目
课题研究、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教育研讨、教学探索、教育新视线、教育论坛学科建设、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治教方略、管理天地、校长论坛、教坛平台、知识经纬、班主任手记、信息之窗等。
★ 征稿对象
凡在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成人高校、职业院校、技校及全国中小学、幼教等教育战线的一线教师、科研工作者、行政和党群工作人员、后勤管理人员以及图书馆、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单位的各类教育工作者均可向本刊投稿。
★ 来稿要求
1、作者应遵守《著作权法》,为维护作者及本刊权益,来稿要求理论和学术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文字简明扼要,通顺易懂,说服力强,具有一定学术交流价值。并确保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文责自负。
2、投稿方式以电子邮件为佳(请使用word格式(﹡.doc)或文本格式(﹡.txt)),亦可打印后通过信函邮寄,若为手写稿,字迹务必工整、易识。
3、文中如有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文中尽量不要用图表。文稿字数以2000─4000字为宜,为确保刊物出版质量所投文稿必须附写该文3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如翻译英文不便者;可由本刊编委会代为翻译。
★ 投稿须知
1、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及详细通讯地址和电话等联系方式,以便及时与投稿者取得联系。同时,请另附(第一)作者个人简介一份。
2、本刊一般只对来稿进行结构层次,语言文字和编辑规范性修改,不同意对文稿作修改者请于文内注明。本刊因工作量大,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3、来稿无论录用与否作者均可在发稿两周内得到回复(网上投稿者3~5个工作日内得到本刊电子邮件回复),若投稿一个月后仍未收到“稿件处理通知书”,请速来电来函查询。经审核合格准予录用者由本刊签发“稿件录用通知书”,并告知相关刊载事宜及刊后服务。如收到“稿件录用通知书”满三个月后仍未收到样刊者(限第一作者),请来电来函查询。一般从投稿到文章刊出最快一个月,论文刊出后赠送该期杂志一册,颁发论文证书。部分论文可推荐参评本刊组织的全国教师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全国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并颁发优秀教研成果证书、优秀教案证书(分等级奖)。
4、如果您近期暂无写作计划,请保留此函,本刊常年征稿。今后您如有需要,可随时通过此函与本刊联系。也欢迎您向身边的同事推介本刊,以便本刊能有机会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和便利。
注:投稿请预付20元/篇专家审稿费,以方便形式随稿件一同汇寄。(网上投稿者请通过邮局汇款至编委会)
《当代教育之窗》杂志诚聘编委
为进一步提升本刊的知名度和扩大在教育系统的影响力,本刊特向各院校聘请特约编委,凡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在教育领域内从事各种教育教学工作的、具有一定组稿能力及宣传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均可报名应聘。本刊编委将对应聘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同意聘任者统一颁发特约编委聘书,每届聘期两年,届满后可连任。凡成为特约编委者将负责本刊在当地的组稿及订阅工作,并享受特约编委待遇,其中包括按组稿量领取论文推荐费或免费在本刊刊发论文,免费赠阅全年杂志,参加由本刊组织举办的各类学术会议和其它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等。凡有意应聘者请来电来函索取相关详细资料。
中国教育学术研究中心编委会
当代教育之窗杂志
二○○九年九月
电话:13101587774 QQ:350119914 邮箱:zgjyzxzz@126.com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