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教育资讯 > 教育之窗 >

望诊中医教育 国医传承 问药三方 组图

2012-07-29 20:38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为中医教育温经通络,台、港、粤各有处方

  国医传承 问药三方

  制图:宋嵩

  制图:宋嵩

  制图:宋嵩

  “中医教育培养中医的掘墓人”,曾经的一则新闻标题至今依然刺痛着中医教育的神经。没有现代科学的加持,面对玄妙而又复杂的医理,中医怎么教,才能既保留本色又深入人心?不少国医仁人都在为传统医学的存续而奔走呼号、费尽心力。

  同源同流的台湾、香港,如何培育中医的干枝?他们有什么样的心得?在内地,国医的革新是否也已拉开序幕?

  台湾

  不问出身

  广纳英才

  培养学士后中医,打造复合型人才

  日前,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的学士后中医学系进行了独立招生考试,共有2087人参加考试,录取100人,录取率为4.7%。应试者中不乏硕士、博士以及顶尖大学的毕业生。

  对于大陆来讲,学士后中医是个新鲜的词汇,而这恰是台湾中医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模仿美国医学院学士后医学系制度,以独立招生的形式招收已获大学学历的人员,没有专业限制,学制5年,含实习1年,中西医兼修但偏重中医,毕业后只能考中医师执照。

  在台湾夏潮联合会会长陈福裕看来,这种延揽英才不问出身的做法,初衷在于平衡中医系“西轴中辅”的既有教育模式,还能培养融合各领域知识与现代中医技能的复合型中医师。今年,190名学士后中医学系学生进入中国医药大学、义守大学、慈济大学学习。

  在这一特色之外,台湾的中医学系本科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6+1,主修中医,6年科目学习加1年中医临床实习,毕业后只能考中医师执照;一种是6+2,中、西医双修,6年科目学习加1年中医临床实习、1年西医临床实习,毕业后中西医执照都能报考。两种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并无二致,西医课程几乎是中医课程的两倍。之所以如此,陈福裕坦言,还是考虑学生的出路问题,而且能跟国际医疗接轨。

  相对于中西医结合在内地的争议性,台湾的医学界似乎开明一些,他们认为中西医整合医疗是一种趋势,并不存在所谓中医理论体系和西方现代医学体系互相干扰、不能混学的问题,中西医结合是中医教育科学化、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吕玉波:台湾的中医药教育表现出了更为重视医疗服务需求的务实性,在不排斥现代医学的同时,采用“学士后中医教育”,促进中医人才站在不同的视角理解中医。如果能有一部分人把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学士教育的基础,将更能深刻理解把握中医思维,有利于高水平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记者 吴亚明采写) 

  香港

  小班教学

  中西分家 

  严格控制招生数,只重中医不重西

  香港的中医教育特点,归结起来可以用“小而专”概括。

  “小”指的是小班教学。据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赵中振介绍,香港的中医教育主要采取小班教学,以浸会大学为例,每年中医专业招生都在45人左右。

  这一点,与内地中医专业招生动辄一两百人的做法有着显著区别。对于内地的招生模式,赵中振不无忧虑,中医院校太多,教学和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整体素质难以控制。小班额,就是为了能够优中选优、保证质量,医生毕竟是性命攸关的职业。

  “专”指的是中西医分家的培养模式。香港虽是中西方文化的大熔炉,但是在中医教育上,却比内地更加保守。赵中振坦陈,内地的中医教育往往是中西医结合甚至更重西医,但香港中医教育较少涉及西医,只要求学生掌握西医基础。

  按照今年开始实施的新学制,香港中医本科课程采用6年制,前4年半是临床前期(中医理论)授课阶段,后一年半是见习和实习的临床期。中药课程是4年制,前3年是课堂教学,后一年撰写毕业论文。

  因为中西医分家,所以中医专业学生不能报考西医执照,也不允许从事西医治疗活动。这跟内地中医学生可以通过考研等方式“中转西”的情况有所不同。正因如此,赵中振表示,香港中医教育的重心放在培训学生的传统中医思维与临床能力上。

  总量控制、更偏传统的培养模式,为香港中医输送了许多优质人才,也为中医赢得了口碑。据了解,香港中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平均月薪在15000至17000港元之间,高于10000港元的大学毕业生平均水平。

  吕玉波:香港教育强调中西分家,专于中医,小班教育,更像是传统师承教育的延伸,有利于中医思维的养成和传统中医的继承。当然,完全不允许接触现代医学,也会让中医从业人员难以全面把握病情,不利于中医疗效的彰显。 (记者 李永宁采写)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