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与锻炼:每天一小时的博弈
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势必要削减其他课时,这是大多数学科教师不愿看到的事情。在家长们眼里,孩子学习成绩才是第一位的,学校重视体育活动就是“不务正业”。
在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广州某高中学生马军的印象里,高三这一年学校安排的体育活动基本是空白,而高一、高二的体育锻炼也仅限于每周两节的体育课。马军说:“高中三年的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现在感觉身体明显不如初中时了,有时看到低年级学生在操场打球,忍不住也想去打,可老师盯我们盯得那么紧,又不敢去。校长一直都在说,高考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只有拼尽全力才会有好的回报。其实,我感觉适当活动一下反而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可不知为什么,老师就是不让我们参加活动。国家不是说要让我们‘每天锻炼一小时’吗?”马军说。
不过,在马军的父母和老师看来,这种夜以继日的拼搏是值得的,因为马军这次高考上了一本分数线,人生从此不一样了。为此,父母还特意奖励他到北京旅游一趟。
“所谓负担,就看你怎么看,只有现在让学生的负担重点,才能让他们今后的负担轻点。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抓高考升学率,我觉得这很管用。”马军所在学校的副校长说,“我们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高中,高考升学率搞不上去,家长根本不会把孩子送到我们这里来。”
高中学生要为高考牺牲体育锻炼时间,那么,初中生和小学生的情况如何?天津一位初二学生抱怨道:“课程表上每天下午都有40分钟的大课间,但一个学期上不到几次,老师经常让我们在教室上自习,有时候干脆上课。”
“保证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锻炼量,小学阶段很容易办到,对于中学来说却很难。因为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势必要削减其他课时,这是大多数学科教师不愿看到的事情。”天津某初中校长表示,除了确保体育课到位,学校只能“挤时间”安排其他体育活动,若挤不出来时间,只能向体育课要质量了。
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向记者透露,学校把每天一小时的活动安排列在课程计划上,但平时一直在“灵活运作”,比如,一旦遇到下雨或天气不好的时候,就把体育课改成了室内课,有时候干脆安排其他文化课。为了应付检查,学校采取“阴阳课表”的办法,即表面上把体育活动排在课表上了,实际上上的是另外的课。
每次听到上初中的女儿抱怨累,既是家长又是教师的林红感到格外矛盾:“孩子自升入初中以来,体质越来越差。作为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成绩优秀,可谁也不愿以孩子的身体为代价来换取。看着孩子每天早上6点起床,吃完饭又匆匆忙忙上学,晚上8点多钟下夜自习,回到家还要做两个小时的作业,到睡觉时已经11点了,我们怎能不心疼孩子呢?可是作为教师,我也能体会到学校的难处,为了学生的将来,为了学生的安全,只能牺牲活动锻炼时间。”
相比之下,上海市育才初中九年级学生罗奕亭则要幸运一点。虽然毕业班学习生活很紧张,但她每天都会挤出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因为上海市教委规定,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占30分,其中七、八、九年级3个学年各要测试5分内容,毕业考试时测试15分内容。罗奕亭练习的这些项目都属于体育中考内容,因而学校总是想方设法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
在4月中旬的体育中考中,罗奕婷拿了满分。这段时间虽然不用为考试而锻炼了,但她和同学们现在依然每天都去操场,因为初中三年大家都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据了解,育才初中一直坚持“三课两操两锻炼”,即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每天坚持早操和眼保操并安排两个时段的活动,保证所有学生每天都有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全国多数省市都在尝试进行体育中考改革,希望通过过程性评价和考试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但在落实的过程中,除了学校自身的困难,来自家长的阻力也不容小觑。
“你们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把我家孩子累得不行,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能不能别这样搞了?”北京市某区教委主任曾经接到一位家长的质疑电话。像这位家长一样,不少家长对孩子身心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还很不够。在他们眼里,孩子学习成绩才是第一位的,学校重视体育活动就是“不务正业”。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优质品牌学校和薄弱学校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情况最好,前者因为办学规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后者则希望通过开展体育和艺术教育,达到创建特色校的目的。而那些既不冒尖、也不落后的一般学校,由于升学压力相对较大,往往倾向牺牲学生锻炼时间。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