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教育资讯 > 教育之窗 >

张丽莉:摘下翅膀,送给学生飞翔(3)

2012-05-26 11:17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张丽莉在学校的运动会上。解秀春 摄

  “她的热情就像一团火。”

  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党总支副书记程霞和副校长于明华5月12日晚上跟随救护车一路陪同张丽莉的家人来到了哈尔滨。因为不能常去病房探视,她们和张丽莉的家人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了解丽莉的情况。“不敢看,不忍看,又不能不看。”说起张丽莉,于明华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丽莉给我的印象一直是阳光快乐的,每天一早到学校都笑着跟人打招呼,她的热情就像一团火,感染人,感动人。在关键时刻她能做出这样惊天动地的事,源于她对教育事业的爱,而这种爱凝聚在日常的小事中、流淌在生活的片断里。”

  于明华的记忆中,张丽莉一直是用笑容、用真情对待身边的每个人,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着他们。尽管她工资不高,却暗地里帮助贫困孩子,平常还会买些小礼物奖励学生。她自己买了个电水壶放在班里给学生烧热水喝,老师们上完课后经常能喝到她悄悄放在办公桌上的一杯热茶。“丽莉是年轻教师中最优秀的。”这是学校老师们的共识。

  以前,丽莉的公婆看她早出晚归很辛苦,就劝她报考公务员换个工作。丽莉却说:“我就喜欢当老师,挣多少钱都不在乎,这一辈子都当老师!”程霞说,同办公室的几位老师,前几天吃午饭时共享一盒鱼罐头,吃着吃着大家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原来,这个罐头还是出事前丽莉买的呢。

  14日16时许,张丽莉的父亲张爱东在两个人的搀扶下,艰难地走进医院的会客厅。连日来,这位老父亲承受着巨大的悲痛,血压升高,说话也一次次被哽咽打断。自张丽莉从佳木斯转院到哈医大一附院后,张爱东一直没有见到女儿。张爱东含着泪说:“这件事对我们家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感谢各级政府和那么多好心人对我女儿的关心。在她危急的情况下,全国各方面动员力量进行抢救,各级政府和社会上的好心人这么帮助她,我感到很欣慰。我会和女儿一同坚强,争取早日带女儿回家。”

  从5月8日到5月18日,从佳木斯到哈尔滨,从哈尔滨到全国各地,张丽莉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甚至一些外国人。

  爱的牵挂没有距离。各级领导的慰问电话接连不断,专家的救治方案细致缜密,医护人员的护理周到精心,多种学习活动此起彼伏,媒体报道紧锣密鼓……哈医大一附院还专门设立了“张丽莉老师爱心接待室”,每天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源源不断地赶来探望,84岁的退休工人来到医院,说自己干不了别的,但是有力气可以当护工;佳木斯市第二十小学二年级学生马英凯捐出100元钱,“因为老师是为了救学生”……说不完,道不尽,一颗颗爱心,一句句爱语,汇聚成了一股源远流长的暖流,奔涌不息。

  康凯是哈医大一附院重症监护室负责张丽莉的主治医生。她说:“丽莉是个低调、感恩的人,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谢谢,太让我感动了。”16日晚上,康凯到病房做检查,看到丽莉醒着,就说:“丽莉,现在外面都管你叫最美女教师,你舍己救人的行为让大家很敬佩,你是最美的。”听到夸自己,丽莉害羞地笑了。“很多人都关注着你的病情,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门口为你祈福,社会各界都在关心着你。”听到康凯的话,丽莉突然开口沙哑吃力地说:“谢谢,谢谢大家。”

  17日下午4点,张丽莉的丈夫李梓烨进入探视。知道丽莉能开口说话了,连日的焦急与期待让李梓烨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丽莉的状态很好,上午陪丽莉去做核磁共振时,就听到丽莉开口说话了,她见到李梓烨的朋友还主动打招呼,叫出他的名字,但因为声音沙哑,不能说太多话。为了证明自己身体状况很好,让家人不要担心,护士要推她去做检查时,丽莉还向家人做了个鬼脸。

  张丽莉就像一个快乐的辐射源,只要在她身边,就能感到春风扑面一样的清爽、怡人。

  美丽、善良、乐观、热情。

  勤奋、踏实、坚强、勇敢。

  这就是张丽莉——生活中的,病床上的,未来日子里的。

  “没事儿,我能挺住。”面对困难,张丽莉用这句话支撑了自己,也支撑了别人。

  “挺住,张丽莉!”无数黑龙江人说。

  “你一定能挺得住!张丽莉!”无数中国人说。

她是人民教师的骄傲

■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魏兆胜

  在生死考验关头,张丽莉临危不惧,用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诠释了师德的伟大,用无私大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用鲜血和生命塑造了新时期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她是人民教师的骄傲,也是当代青年的楷模。

  张丽莉的大美大爱和高尚师德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临危不惧、舍己救人。面对失控冲过来的汽车,她用手推开、用身体撞开了身边的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下。二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张丽莉的爷爷、大伯、父亲都是教师,在他们过去的教案里、批改过的作业中,张丽莉找到了做教师的崇高感,找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她深爱教师这一职业,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她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三是关爱学生、无私奉献。她自己的工资不高,但她连续两年多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100元资助贫困学生。正是这种爱心、这种责任感,熔铸了师魂。四是勤奋向上、追求卓越。张丽莉同志的座右铭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在年轻的班主任当中,她是最让家长信服的好朋友、领导放心的好同志、学生喜欢的好教师。她用执著的热情收获了累累硕果,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

  张丽莉之所以有这样的优秀品质,跟教师世家的熏陶、佳木斯这座英雄城市的底色打造、大庆师范学院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的教育氛围,乃至黑龙江地域文化和优秀精神都有关系。她是“大美龙江”生命体中一个最充满活力的细胞,也是当前建设“和谐龙江”一个具有强劲引领作用的鲜活榜样。

  有爱的老师,才能培养有作为的学生

  小时候,经常怀揣羡慕,偷偷地阅读爷爷案边那一本本已被翻旧的教科书,翻看一摞摞用红笔批改过的作业本;渐渐地,懂事了,家中总会回响着从书房内传出的,爸爸与爱徒们谈至兴起时的喝彩声;后来,长大了,我将师范类院校的名字写入了报考志愿表中的第一栏;终于,要真正走上我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我急切地恳求他们赐予我一剂能够成为优秀教师的灵丹妙药,然而,两人却只是言简意赅地告之——为师,别吝惜你的爱,将师爱放飞。

  曾经有朋友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身为一位80后的青年教师,在学校面对的是一群90后的学生,你们的关系会是怎样的呢?”他的问题让我想起了一件趣事儿——一次课后,一位男生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末尾还附了一张精美笑脸的小贴图。我莫名其妙,不知他因何事向我道歉。我笑着向他招手,他走到我面前带着歉意说:“下午上课你给我们讲课结束时,要求课代表明天早自习就收作业,我当时捏着嗓子说了一句‘这是为什么呢?’下课同学们都说我,‘看你把老师说得脸都红了!’我向你道歉。”一时间,一股暖融融的东西在我心中流淌……想到这里,我微笑答道——课堂内,我用知识孕育成长,用智慧开启心灵;课堂外,我用真诚呵护纯真,用信赖聆听稚嫩。亦师亦友的我们,携师爱同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两年来,我已渐渐明白,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作为的学生,因此,我时时刻刻都在用心诠释“师爱”这两个字的真谛,用自己诚挚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

  ——摘自张丽莉2009年在学校师德演讲比赛时的演讲

  心怀师爱,温暖了我和孩子

  因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我接到通知被调至新初一接手班主任工作,那时候的我,心中真可谓是百感交集,该如何与已经亲如一家相处了两年的孩子们解释?于是,我在自己的QQ空间里为我可爱的孩子们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刚刚接到通知的时候,头脑里第一时间冒出来的全都是你们,那一张张正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脸庞。脸庞上那无法掩饰的真实,记录了两年来我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的亲如一家,由开始的防备到现在的用心相处。其中间杂的小冲突,穿插的大幸福,无一不牵动着我内心的不舍。所以,谢谢我最爱的孩子们,正是因为生活中有了你们的存在,两年来,我才拥有真实的喜怒哀乐!祝福你们,独一无二、青春无敌的你……

  本只是为了自我安慰一下,不想,很快在我日志发表后的当晚便收到了孩子们众多的回复,其中一条这样写道:“老师,我们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留恋,希望你记得我们这群青春无敌的孩子,对不起,曾经那么不懂事,如果你累了,请回头看看,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还有我们!”

  从那以后,我便怀揣着这颗被孩子们温暖的心,带着那份难舍的责任感,将教书育人列为自己“任重而道远”的理想,将“见贤思齐”作为自己身为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的途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会继续用心工作——用爱心浇灌孩子的心灵,用耐心期待学生的成长,用信心见证自己从事教育事业时最初的诺言——心怀师爱,温暖你我!

  ——摘自张丽莉2010年在学校师德演讲比赛时的演讲

  ■手记

好人是这世界的光

  ■杨咏梅

  这是一次主角缺席的采访,整个过程中眼泪一直在飞,心情就如同佳木斯市杏林小学学生周心怡所说:“也许张老师并不知道她的感人事迹已传遍全中国,但作为学生的我们都知道。我希望她能赶快好起来!”

  采访中,无论是张丽莉的亲朋师友和学生,还是与她素昧平生的人,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是“感动”和“心疼”。这孩子让人心疼!她受伤后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稍有清醒时,痛得迷迷糊糊的她喊叫的是“快救学生!”戴上呼吸机说不了话,她写下的是“我还能当老师吗?”经历了摘除呼吸机的痛苦,她微笑着说出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一如她平时的为人,仁义,懂事,从来都把别人放在前面。

  张丽莉之所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不仅因为她的瞬间反应超越了人在心理学意义上的趋利避害本能,更因为她平时就是一个心中有爱、愿意付出的好姑娘,一个发自内心热爱教师职业、真诚关爱学生的好老师。教师是学生精神上的父母,张丽莉乐观、向上、阳光、敬业的人生态度,和她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大义抉择,高度契合了当下人们对高尚师德的心理期待,于是引发了一场迅速波及全国的群众自发、媒体自动的爱心涌动,整个中国为之感动。

  认识张丽莉的人都说她成天笑呵呵的,从来没听她说过一句抱怨的话。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魏兆胜这些天多次去探望张丽莉的家人,印象深刻的是,“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人家一句怨言都没有,一家子好人”!不抱怨,是一种坚韧、隐忍的人性,是他们作为普通人向社会传递的正能量,是好人的美德。

  5月的佳木斯,杏花谢了,丁香盛开,满城花香。张丽莉生长在这个美丽安详的地方,她的家就在刘英俊公园附近。佳木斯人都是学着这个46年前为救学生拦住惊马牺牲的英雄事迹长大的,张丽莉也不例外。张丽莉今天获得了那么多荣誉称号,但老百姓更愿意说她是个好人,就像雷锋、郭明义。好人是这个世界的光,荡涤尘埃、驱逐阴霾,给我们带来希望。

  《中国教育报》2012年5月19日第3版


广告资讯: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