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物:
萧斌臣 教育与人力资本研究所 研究员
张旭玲 “家长教育与人才成长”课题组专家
刘丽萍 注册心理测量师
陈德旺 家庭教育研究者
练玉春 记者
啃老族是父母在“爱”的旗号下一点点培养出来的
记者:“家长教育”与“家庭教育”显然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的家长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萧斌臣:家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概念不同。家长教育,意味着中国的家长需要学习。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孩子成长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问题。
现在的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过偏,过多干涉孩子的教育,也就是所说的“替代成长”、“包办教育”,孩子本应该有的全面成长被家长代替了。
“替代成长”、“包办教育”,既是当下人才选拔制度催生的一种必然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家长曾经接受的教育的传承,因此很多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不对的。告别替代成长,首先要改变的是家长。
记者:家长包办孩子教育的情况,有愈演愈烈之势。
萧斌臣: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一部分全职太太,她们回归家庭事务,完全以孩子的教育、成长为中心。但是,这些家长又因为爱孩子,包办了孩子所有的事情,结果是孩子成长每个阶段的独立习惯被剥夺。因为家长觉得成绩比一切都重要,孩子只管学习,其余一切都由家长代替,帮忙解决。
即使是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都不一定能够适应独自生活。为人处事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都有欠缺,个人往往不能很好适应社会交往。结果往往依赖父母,形成“啃老族”,而这是父母在“爱”的旗号下一点点培养出来的。
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至少要让孩子能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一个“啃老族”必然会影响一个家庭,对家庭来讲,是悲剧。此外,还会造成社会的负担,这就是个大问题了。家长要看到,小问题能铸成大错。
广告资讯: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