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平教授在郑州外国语学校作报告
学生认真听讲
报告结束后学生走上台和王教授深入交流
10月27、28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讲师团成员、首都师大附属中学王邦平教授登上郑州外国语学校“在郑外听讲座”讲坛,分别为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和物理学科教师做了题为“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怎样学好物理”的专题讲座。
“课堂上都能听得懂,课下做题时还是不会”、“公式太多记不住”、“选择题、填空题比计算题还难”、“做题时不知道该用哪个公式”……报告还没有开始,王邦平教授已经接到了同学们写在纸条上的平时遇到的问题。
除了一一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王邦平主要在如何学习物理上向同学们作了报告。王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是:从繁到简;编题者的思路:从简到繁;解决物理考试问题的思路:从繁到简。
针对以上的思路和特点,王邦平建议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在学习物理中解决三个问题:模型、条件、算法。面对着一个物理习题,规范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应该是要找到本题对应的模型与特定条件。模型与特定条件找齐了之后就可以根据规律所要求的计算方法进行解题了。这本应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主要思路。
王邦平告诉学生们,学习物理并不是要让每个人都当物理学家,而是要用学习物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具体到物理题上,他说,任何一道物理题都有对应的模型,在解决物理题目上,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很多,要常思考,多尝试,“宁拙毋巧”。在学习物理上要发挥创造性和想像力,用形象思维考虑问题,实际操作中要多画图。
王邦平是首都师大附属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40余载,潜心研究教与学的规律,运用自学辅导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曾发表多篇有关的论文。参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建立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学物理信息技术实验室,并与他人合作研究,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基本模式。王教授曾任北京市海淀区兼职物理教研员、物理学科带头人和首都师大物理系《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客座教授,教育硕士生导师。曾参加北京市21世纪初中物理教材(新课标)和海淀区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工作;参加多项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现任新课程标准初中教材(北师大版)和北京市新课程标准初中教材编委、北京市考试院高中会考评价组物理学科组长、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讲师团成员。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