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热点新闻 >

十年间高铁后来居上 中国铁路迈入电子商务时代(2)

2012-10-09 13:45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硬件好起来 服务跟上去

  引入信息化服务手段,中国铁路迈入电子商务时代

  2011年6月12日清晨5时,京津城际铁路试行网络售票,备受期待的铁路网络售票终于破冰,中国铁路正式迈入电子商务时代。

  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铁路不仅在硬件上提速,在服务上也不断提高水平,推出了便民利民的一系列配套措施。

  更注重基础服务均等化,开行高铁的同时,也保留“绿皮车”。为适应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国情,铁路部门推出了以高速、快速、普速合理匹配的铁路客运产品,在高铁运行中合理安排不同等级、不同速度的客车开行方案,同时在既有铁路上还保留了327对“绿皮车”,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等级和多种票价选择的需求。

  “在我们眼里,这可不是‘绿皮车’,是‘金火车’!”喀什至和田的5826次列车旅客、在国家电网莎车电力公司上班的巴热·阿卜都热西提说,他家住喀什,每3天就要往返两地一次。由于火车票比汽车票便宜近30元,他一个月能省下几百元交通费。而像同车从乌鲁木齐回皮山县的旅客马木提·斯地克,一家10口的旅费比坐汽车节省了1700元。“坐这车的都是拖家带口的,挣得少,时间多,现在的票价刚刚好,就是我们想要的!而且比汽车快了一个小时,遇到普通沙尘天也能出行。”

  更注重服务手段多样化,改进传统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入信息化。2010年底开始,铁路积极推广电话订票、互联网售票、电子客票、银行卡购票、自动售检票等多种信息化新服务,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同时,适应旅客多样化、个性化要求,拓展站车商业和旅行服务。如今,在京沪、京津、沪杭、沪宁等13条高铁的主要车站,旅客凭身份证可直接进站上车。“以前坐火车,最怕买票和进站。现在能网上购票,刷卡直接进站,坐高铁真的是太方便了。我现在京沪两地出差都选高铁!”京沪高铁旅客李先生感叹。

  不仅客运服务在提升,货运服务也在转型。2010年底,铁路购票开始试行“实名制”,如今铁路货运也有了“实货制”。自今年9月20日起,铁路货运组织改革迈出新步伐,以“网上受理、全程服务、自愿选择、公开透明”为目标,铁路开启了货运需求网上受理的先河。这一由“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货运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不仅实现了铁路与客户远程直接服务,更促进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由“站到站”到“门到门”,铁路运输在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轨道上,也将开启新时速!(视觉统筹:宋 嵩 张芳曼)(记者 陆娅楠)

  让人民满意

  为发展助推(思考·十年)

  从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注定将在铁路建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十年来,铁路发展的辉煌成就可圈可点。十年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增长29.6%,达到9.3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跃居世界第二,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均高居世界第一。京津、京沪、青藏等新建铁路令中国铁路版图更加丰满强壮,多条高速铁路、大能力货运通道“连段为线、织线成网”。

  更值得骄傲的是,中国铁路不仅有规模有速度,而且有创新有效益。这十年,铁路技术创新不断深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百花齐放。铁路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1项,铁路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正是这一系列自主创新的技术成就,使我们拥有了后来居上的京沪高铁“世界第一速”、走在世界冻土筑路技术前列的青藏铁路“世界第一高”,以及屡创奇迹的重载铁路“世界第一重”。大规模的建设、高速度的发展,中国铁路不仅助推中国经济,更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技术财富。

  十年来,铁路建设的成就与百姓同惠共享。已投入运营的20余条高速铁路,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客运快速铁路网,大大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大众化的交通方式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旅客年发送量从2002年的10.56亿人增长到18.62亿人。“千里江陵一日还”已成为百姓生活的寻常节奏,动车组、实名制、零换乘成为民众生活中的高频热词,铁路成为追求便捷和效率的重要选择,正在深深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铁路发展为什么实现十年巨变?

  这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铁路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给铁路注入了强大的需求动力。

  这十年,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功不可没。2004年1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中国铁路加快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之时,党中央、国务院又果断拨资金、给政策,为铁路进一步提速发展指明方向,让铁路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

  这十年,铁路人的戮力同心、埋头苦干令人钦佩。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铁路人一路坎坷,一路执著,一路追逐,征服无数困难,攻克诸多难关,硬是用心血和汗水一寸寸铺就了国民经济的钢铁动脉,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路情的自主创新之路,创造出一个个令世人瞠目的奇迹,为全国旅客提供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服务。

  十年奋斗,有成功也有教训,有欢乐也有泪水。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仍在发展的机遇期,经济规模不断长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无不要求“先行官”还要加快步伐,“大动脉”还要更大更强。

  十年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展望未来,实现铁路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仍需攻坚克难,改革还要提速,体制还要完善。我们期待中国铁路在深化改革的路上披荆斩棘、开拓奋进,收获更多的风景,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朱剑红)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