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多用比较法
“以记叙文阅读为例,在近年中考中常见的知识点有: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结尾段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赏析词语和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等都是我们教材名家名篇中的必讲内容。”姚老师说,“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多总结、归纳。要善于摸索考试中考点的意图、规律。”
“像这样的典型例题有很多。”姚老师说。再如:在中考课外古文《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阅读中,就考察了课内实词在课外古文中的运用。在选择判断“若寡人国小也”中“若”的含义时,首先要回忆起学过的“若”的几种用法。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不若君之美也”,“若”的意思是如、像,表示比较;《出师表》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若”的意思是如果,表示假设;在《捕蛇者说》中,“若毒之乎”“若”的意思是你,表示人称。
要想正确判断“若”的含义。先要了解上下文的大意:“魏王问大王也有宝物吗?威王说没有,魏王说我们国家这样小也还有明珠。 ”再将所学的几种“若”的含义依次代入,就不难判断出“若”是“像”的意思了。
“这种解题思路告诉我们:对于课内文言文,我们不仅要扎实掌握,更要细心归纳文言文中词类活用、通假现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利于在课外具体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姚老师归纳说。
作文要写出文学韵味
归纳近年来的考点,姚静老师提示同学们,中考45分左右现代文课外阅读中都富有文学韵致,点滴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记叙文和议论文文段的选择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60分写作试题的内容要富有文学韵味,如2009年中考作文选题之一的“润”,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试卷中的美文、真情实感的文章、描写细腻感人的文章都获得了高分。季羡林大师的作品、刘墉的《迎窗小语》、毕淑敏的散文,以及《读者》、《意林》等的卷首语集锦都非常适合学生近期阅读。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