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说考生的排序重要,是因为其参考性比单纯看分数还要强。分数线和分数总体情况会随着每年的试卷难易程度、考生作答情况等上下波动。比如,华南理工大学去年在广东录取的理科生最低排名约为10600名,但小张的排名为20000名,两者间的差距较大,应该谨慎选择。
Step2:
充分了解高校招生信息,选定自己的目标院校群
有一种说法:考个好分数只是成功了一半,志愿报得好才是真的好。高考志愿填得成功,诀窍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字“知己知彼”。STEP1中讲的“定位”,主要是“知己”。而第二步,就应该充分地了解高校招生信息,选定自己的目标高校群。
两本“宝书”要读透去年与今年数据多对比
每个高考生手中都已经拿到了两本书:《广东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报考及填报志愿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广东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分“理科、体育版”和“文科、艺术版”,以下简称《目录》)。
先说《指南》,分数出来后,考生可以从“第五章 高考体检与填报志愿要求”开始看起。“第九章 附录”提供了2010年部分在粤招生高校文科/理科专业的录取情况统计表,这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在表格中,有7个项目,分别为“专业代码”、“院校/专业名称”、“录取数”、“投档数”、“投档线”、“最低排位”、“平均分”。“录取数”指的是该校/专业实际在粤录取的考生人数,“投档数”是指按照广东省的录取规定及该高校确定的投档比例,省招办向该校投出的学生档案数。“投档线”则是指所有投出档案中的最低分。“最低排位”指的是最后该校实际录取的考生的最低排位。“平均分”指的是该校/专业最后实际录取的考生的平均分数。
如何看出5项指标的“门道”?
首先看“录取数”和“投档数”的对比,可以看出这所院校的生源情况,即冷热度。投档数超过录取数越多,越说明报考这所学校的上线考生越多,这所学校/专业越“热”。反之,投档数低于录取数,则说明去年报考较“冷”。
对比“录取数”和“投档数”,也可以看出哪些学校招收第二志愿考生。比如去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理科在粤录取1808人,投档数为674人,这说明该校第一志愿投档数不足,肯定招收了第二志愿考生。而“投档线”结合“平均分”,也能够看出哪些院校调整的分数线。还是以去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在粤理科招生为例,该校的投档线为621分、即去年理科的“一本线”;而平均分为619分,比投档线还低2分。可以推测该校为了招满计划而调整了分数线。
“最低排位”和“平均分”结合,是填报志愿的重要手段。平均分反映了该院校/专业录取考生的平均水平,如果平均分较高,说明该校/专业往年录取的考生分数普遍较高,填报志愿时应考虑“冷热结合”的问题。而“最低排位”则反映某院校/专业往年招收的考生处于全省的什么位置,考生可结合自己的排序,考虑是否应该报考。
对于省内院校来说,因为招生数量较多,因此多年来录取分数线基本稳定,就算波动,幅度也不太大。但省外院校因为招生人数较少,录取分数容易出现波动。考生在收集信息时,除了读懂读透去年的数据外,还应参考自己感兴趣的高校过去几年的数据。将《指南》读完、理解之后,考生要结合《目录》来了解今年全国各高校在粤招生的专业、计划、要求等。这些情况每年都可能有调整,不要机械照搬去年的录取情况。比如一些名牌大学,如果今年在粤招生的专业、人数减少,很可能导致该校分数线上涨,更加难考。
高校招生资料要细看
咨询活动要多去
高考结束后,高校就展开了“生源争夺大战”。高校会通过举行开放日、举行或参与现场咨询会、到中学举行招生宣讲会等传统方式,也会通过网上公布招生信息、答疑,开通微博与考生互动等“新潮”方式来进行招生宣传。
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今年招生的“大政方针”当属《招生简章》。其重要原因就是《招生简章》经国家、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审定,其严肃性最强。这些年都有少数高校夸大宣传、虚假宣传,让考生和家长蒙受损失。想要不被蒙蔽,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紧扣”《招生简章》。如果高校的宣传违背或超出《招生简章》,一定要引起警惕。
由于近年来竞争机制的作用愈加显著,很多高校都打出各种“牌”来招徕生源,每年都不乏新举措。对此,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耐得烦、多咨询。不仅要问某个专业的录取分数,还要问课程设置、培养方案、深造机会、就业情况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了解一个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学成后能干什么,最大程度地避免盲目选择。
另外要提醒的是,在了解高校及专业的过程中不要光听“一面之词”。某专业的师资如何,就业好不好?不妨多找一些在读生了解,他们反映的情况更客观。考生可以联系自己的高中师兄、师姐,多向他们咨询,得出自己的判断。比如,有些专业以“国际交流机会”为卖点,事实却是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得到这个机会,那考生就应该掂量掂量。
Step3:
弄懂平行志愿投档及录取规则,合理填报志愿
“分数话事” 填报风险降低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是相对于原有的“梯度志愿”投档录取模式而言的,特指在某个规定录取批次中,允许考生填报若干个平行、但有顺序排列的学校志愿。在向普通高校投档时,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改变往年志愿优先的投档模式。
按照“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投档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然后按考生成绩顺序依次检索每位考生填报的该批次的院校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投档A志愿院校,如果达不到A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投出的档案均视为第一志愿。
从志愿的排序上来看,从前的梯度志愿明确分出了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每所高校都要先在第一志愿填报的学生中择优录取,若还有未完成的招生计划,才去录取第二志愿报考的学生。以此类推,可以说越到后面的志愿,录取的几率就越小,甚至成为无效志愿。这使得在实际录取的过程中,第一志愿几乎是“生死攸关”,很有可能第一志愿无法录取的话,这个批次就“没戏”了。
而平行志愿模式下,同一院校志愿组内的A、B、C三个志愿都视同考生的第一志愿。是拿考生的电子档案逐项检索其A、B、C三个志愿,如果A院校可以,就投入A院校;否则就投入B院校,如果B院校还投不到,就再检索C院校。这大大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给考生、特别是高分考生更大的选择权。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