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浙江教育厅长话改革:不做短板教育只做扬长教育

2014-09-22 11:38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改革是武器,教育积弊是敌人,刘希平就是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士。

  2006年上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的刘希平,个子不高,皮肤白皙,儒雅的气质能够感染到与他交谈的每一个人。虽有教育工作者的儒雅气质,但是其八年厅长的工作期间,骨子里爆发出改革斗志和决心,让战士这个词与他更为贴切。

  在今年年初的浙江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刘希平疾呼:在改革问题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绝不做好龙的叶公,不做讥讽嘲笑的智叟,不做患得患失的绅士,不做哭天抢地的抱怨者,我们要做敢于担当和冲锋陷阵的战士,不断地向教育的积弊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果敢进攻。

  三位一体招生、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平行志愿填报、高中课程改革、英语听力考试和技术考试两次考试机会……直至今日成为中国高考改革试点省。

  8年的时间里,刘希平与同事们在教育改革的战场上砥砺前行,同时也改革创举无数。而这其中,刘希平不仅当好运筹帷幄的教育厅长,也把自己扮演成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

  高考改革只为扬长避短

  从2011年开始,浙江省就开始酝酿高考改革。去年7月,浙江省的高考改革正式启动。之前经过多次调研、修改,最终向社会公布的这次浙江省高考改革试点方案一路走来,艰辛无比。

  “方案发布以后,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说好,有说不好,我们是有思想准备的。”刘希平表示,没有完美的方案,甚至也没有大家认为最好的方案,“我们只能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方案,或者说,相对比过去有明显进步的方案。”

  方案一经公布后,记者随机在街头进行采访,多位民众均看好这次改革,认为最大的亮点来自于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大了,能更好发挥水平。

  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也正是刘希平的改革指导思想:做扬长教育,不作短板教育。

  历数之前中国高考制度,无论是文理分不分科,其必考科目都特别多,学生选择空间相对较小。

  此次浙江改革试点,语数外是必考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7门学考科目中可自主选择3门。另,除语文和数学外,其他所有科目均有两次考试机会。

  学生将既可在不同考生招生模式中自主选择,又可在统一高考中自主选择选考科目、考试时间和成绩。

  “我当时物理不是很好,如果我们高考时是这个制度,我就可以放弃物理,选择历史,我的分数肯定会高很多。”看了这次改革方案,已经工作了的小史感觉有些生不逢时。

  “我们认为好的教育就是在学校和学生双向选择中锻造出来的。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刘希平介绍,孩子可以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喜好、能力和志向。

  “我们做的不是短板教育,而是扬长教育,这样的教育最有效果、最持久。”刘希平说。

  “做教育难,教育改革更难,高考改革又是难上加难,这次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是难上加难的难。”刘希平认为,正是因为这些年的迎难而上才成就了高考改革试点最终花落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