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中科院打响科技体制改革头炮

2014-09-19 10:00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45岁的董晓东是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单从数字上看,他所在实验室的研究队伍可谓兵强马壮:80多个研究人员,其中课题负责人就有20多个,还有40来个课题,每一个课题背后都有其相应的课题经费。

  但至今,在说起自己是科研国家队一员的时候,这位做了18年研究的科学家仍有些“底气不足”。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可以说明这一点:有个科研项目,是为某个高校做一台演示仪器。做,可获得二三十万元的研究经费,但难以有所创新和学术上的积累;不做,可以去寻找更有学术价值的大题目,但在此过程中,团队里的研究人员可能就要“饿肚子”。

  最终,不少人还是选择了“做”。

  “这是一个国家级研究队伍该干的事吗?”董晓东理解一些研究人员的处境,拿到了项目才能活下来,但按照目前这种“用高射炮打蚊子”的态势,那些真正有价值的“飞机”——大题目,谁来打?真正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硬骨头,谁来啃?而且,蚊子打久了,高射炮是否还具备打下飞机的能力,更不得而知。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科技界不少研究院所原来存在的问题逐步暴露:研究课题重复,分工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等。用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的话说:“有一些研究所仍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碎片化扩张等问题难以有效纠正。必须从根本上突破这些体制机制上的瓶颈。”

  让董晓东感到“振奋”的是,一个试图突破瓶颈的改革来了。             


相关“中科院;科技体制改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