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转型期思想碰撞
翻阅改革开放以来30余年高考作文,与时代变迁、社会关注热点、主流价值取向基本吻合。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文字、文章自古就被赋予传道育人的重任,高考作文题考查和引导的归根结底也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比如全国卷一涉及的竞争与合作。现代社会我们怎样去竞争?是拼个你死我活,还是通过合作、互助来促进双赢,使各方都获得发展?在全球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合作互助,共同发展,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只求自己生存与发展,不顾甚至损害他人利益的做法,最终会被人摒弃。”孙夫振认为,这一题目既契合了时代发展的主题,也是正在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作文命题的站位应该力求高姿态,要有一种大气、开阔的感觉,要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时代风貌。全国卷一的材料虽然是生活中的小故事,却具有时代寓意,小中见大,折射出当前我们在价值重构时的种种思考——人们迫切希望成功,又不得不面临多种价值取向,然而多元的思考就意味着趋同、纠结,甚至碰撞。”李哲峰表示。
梳理近三年的我省高考作文题,王艾华认为,这些题目无一不体现了一种对考生价值观的引导。“比如2012年关注‘莫以善小而不为’,2013年探讨‘做人的勇气’,都是从价值观、道德观的层面出发去命题。”王艾华表示,高考作文题不只是卷子上的一道题目,它关切了社会现实,引导着语文的教学方向。“往大里说,作为国家人才选拔考试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题目,它担负着‘将一个怎样的国家交给一群怎样的下一代’的责任,它的价值导向必须是健康的。”
“我最喜欢的是北京卷作文题。”王艾华认为,北京卷重提“老规矩”,引出的话题是对规矩的尊重和传承,其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通过高考作文的形式重提“老规矩”,是对现实社会不守规矩现象的一种反思,也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夏文梅则发现,当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在一起互相比较时,本身就折射出了我国在当下转型期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
“比如北京卷的老规矩、安徽卷的修改剧本、重庆卷的租房合同等,这些都涉及到规矩、规则、社会秩序,关注的是当下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缺乏的现状。而又有一些题目,比如全国卷一的独木桥,颠覆的可能是一种标准答案,学生们体悟到的或许是不能被规则驯服着,而是要把规则改变得更好。”夏文梅认为,不论考生持有怎样的观点,只要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的答卷,就能充分彰显出考生真实的人文底蕴。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