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探路双轨
“改革如能顺利实施,高考将由‘单轨制’变为‘双轨制’,从而建立一个以技能为核心的大学教育框架,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多了选择渠道,一方面对市场需求起到积极的作用。”
不久前,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我国即将出台改革方案,内容主要是将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分开。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主导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些信息表明,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将在高考分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两种模式并行
从相关机构给出的数据看,目前我国职教生就业率较高,超过95%,平均工资却相对较低,职教学校也普遍感觉自己不受重视,觉得社会地位不如正规的高校。而现实中,高考仍是中国教育的决定性因素,每个孩子从学会说话到高中,都要受它的指挥和影响。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条件,它通过分数区分从名牌大学到高职的生源,高考给出了一个以高等教育为价值标准的判断体系,即上大学、上名牌大学是有意义的,相反,进入职高是落后的。这也导致职业学院的学生自我定位很低,一些职业学院只能录取低分考生。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表示,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根据一张卷子来决定一个孩子的终身,这对孩子不公平。
他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在学与用的对应方面存在很大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有这种困惑,即在学校学的东西,到社会用不着,社会需要的技能,学校又没有好好教。在这种情形下,我国的高职教育在学生和家长看来,确实没有太大吸引力。它并没有区别于一般大学的优势,甚至有人称,只有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才会去职业学院。在国家支持层面,职业教育学院在教师队伍的配置以及教学科研经费等方面都不如一般大学。
现在,这种情形有可能得到改善,我国将出台一项关于高考制度的方案。在新方案中,高考将变为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考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介绍,所谓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是指一种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一种是学术型人才的高考。
对此项改革,一些教育人士做了解读。大方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文称说,原来我国学与考的模式是由下至上的,主要通道只有一条,即从小学考进好的中学,再由好的中学进入大学,一般学生的选择方式都是这一通道,偏离这条通道,都被视为不是“正经大道”。这给学子的压力很大,因为一旦他有一个地方发挥不好,就等于失去了大半的机会。现在,与这条通道并行的,又多了一种选择,即从制度上对职业教育予以支持,让学子在做多种选择的时候,不会有自卑感,“这在教育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但与林文持不同看法的教育界人士不在少数。他们认为,林文所说的这种情况,有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郑州市教育局一位官员就说,职业教育要真正强大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些年所沉积的问题太多,并且造成的观念也不是短期能够转变的。
“在中国,职业学院确实给学生家长造成的印象不好,职业学校的学生向外展示的形象也并不良好。他们一般是读完中专便就业,这在学历上是个问题,只有少数人上了大专,中国的职业教育目前给人一种低学历的印象。”
这位官员也给出一个建议,教育部在制定细则的时候,要在学历方面下功夫,扭转职业学校低学历的印象,可以借鉴欧洲一些国家的处理方式。在欧洲国家,选择职业教育与选择一般大学教育是一样的,因为选择职业教育后,学生也可以读硕士、读博士,一样受到尊重。“而在我们国家,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进一步畅通从高职到本科再到硕士、博士的通道,学生报考的意愿才会强烈。”
他还认为,只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而不是以学历为导向的体系,目前的状况才可能有本质改变。当然,这需要国家在政策方面进行扶持,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