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坚持贯彻立德树人
10.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根据教育部和省委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有关部署,制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指导意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课堂教学、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为主要形式,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教育。继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示范校创建,推动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开展。出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意见,推动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完善省级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办法。
11.着力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自测自评工作,适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自测自评情况进行抽查和督导。大力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第二周期项目建设,继续做好第一周期项目结项和成果推广工作。配齐配强辅导员队伍,切实加强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督促高校继续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适时开展全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督查。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和课程资源建设,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工作。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指导高校进一步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重大基础性理论问题与工作实践研究,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指导省高校图工委开展大学生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
12.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以区域为单位、以增效减负为基本目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的课程改革,推广“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部署开展新一轮省级课改样板校建设,建立调教制度,评选一批示范课例,带动全省普通中小学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幼儿园规范化管理,启动省级保教质量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加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的指导,发挥实验区示范带动作用。探索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和机制。开展第四届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组织参评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鼓励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建立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
13.着力推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改革,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委关于实践育人和省政府关于企校合作办学意见精神,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基地。指导职业院校积极争取所在行业、企业支持,推动落实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责任,积极支持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攻关。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作用,完善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经常性协作对话机制。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并举,督促市县区进一步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和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整合不同行业、部门的各类培训资源,统筹培训项目和经费。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落实《关于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全面加强职业院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探索中高职专业技能抽查对所有专业的全覆盖,探索开展高职学生毕业设计的空间抽查工作。改革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组织方式,探索行业、企业牵头举办技能竞赛活动。组织开展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