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今后高校在招生时,不同的院系专业可以选取不同的学科、设定不同的成绩等第。比如,报考数学系的学生,学业考的数学科目应为A等。而大学化学系在招生时,也可自行调配需要参考的学业考科目和成绩。假如大学在招生时能做到院系“总动员”,不同的学校院系有不同的选才标准,那么不仅大学的招生自主权扩大了,学生的选择面其实也扩大了,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学科选择适合的专业。
大家知道,国外大学录取学生的过程往往很长,不像国内高校本科招录,现在按分数从高到低、机器录取的方式,半天就可以解决问题。对国内高校来说,这样做是最简单方便的,且没有争议。
但今后如实行双向选择、多次录取的制度,要综合高中学业考、高考甚至高校面试的成绩,还要组织高校各院系参与、按学院和学科招生,录取过程可能长达数月。再加上要落实信息公开和问责制,高校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根据这一次的政策设计,今后,高校招生录取的权力将从招生处转移到以教授为主的招生工作委员会,而招生处只是服务和执行机构——这也是实现阳光招生的制度前提。要通过权力的转移、构建一个比较完备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文汇报:我们注意到,国内这两年出现了不少新创办的大学。在上海,就有上海纽约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这些学校在招生上的做法跟传统的、体制内的大学有很不同的地方,甚至有些招生理念和做法看上去比国内名校的自主招生还要更先进一些。您怎么评价这些学校的招生举措?
杨东平:我也在关注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在招生上的一些做法,应该说,和未来高考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比较一致的。
比如,这些学校在招生时,往往要求学生先提交申请,提供个人材料。大学会结合这些报考学生的高中成绩、学业考成绩以及综合表现,邀请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参加校园开放日,由大学面试官对其做更深入的了解。这些报考的学生必须参加高考,而学校最终会综合高考成绩以及先期在校园开放日的表现择优录取。
和传统高校录取唯分数论的方式不同,这些学校的招生录取被称为“三位一体”模式:即综合高考、高中学业水平和社会表现、高校面试三个评价。目前浙江的部分高校也在尝试这种招生录取模式。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