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彭诚 (化名):被包装的素质,远离了我们的期望
现在的孩子真的很聪明,钢琴十级、书法十级、优秀学生干部……自主招生要求的基本素质他们都具备。看起来无可挑剔,比我们当年优秀多了。但深入接触之后,问题也不少。
比如社会责任,谈起来都头头是道,实际上却真假莫辨。我自主招生面试过一个中学生说,他有亲戚在穷乡僻壤当校长,他说自己毕业之后想去那里任教,讲得声泪俱下。可之后他的同学又重复了一模一样的故事,明显事先设计过。我还碰到几个自称对时政感兴趣的学生,追问他们对一些新闻事件怎么看,结果回答都是千篇一律的 “外交部发言”。我希望学生能讲几句和官方发言不一样的,不用多,一两句就好,证明确实有过自己的思考,可惜没有。
几年下来,自主招生逐渐形成了应对模式,也变得像高考题目那样,可以去搞题海战、临时准备、编故事,这并非我们所期望的。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