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断完善首都教育体系,整体提高教育发展质量
17.继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科学预测入园人数,继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制定落实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村办园和城镇地区幼儿教育社区游戏活动服务中心建设。扶持300余所市级社区早期教育示范基地,深化0-3岁早期教育试点工作。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加大园长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力度。实施“移动课堂、家长学院”项目,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开展免费指导。
18.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好迎接国家对本市各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验收工作。加快推进城乡中小学建设工程,基本完成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一般校特别是尚未达标学校建设,支持城市功能拓展区、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中小学校建设,支持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完善校长教师交流机制,深化年级部制、学区深度联盟等试点,推进北京数字学校建设,多种途径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学校更加关注公共服务、育人质量、文化品质、教育生态,提升教育品质。
19.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制定实施《促进北京市高中多样化发展指导意见》和《高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支持25所市级特色高中建设,推进高中创新条件支撑工程,提高高中多样化发展保障水平。支持20所左右高中开放式重点实验室建设。扩大高中自主课程建设实验学校范围,深入推进“遨游计划”。实施民族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在普通高中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
20.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施高水平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计划,扩大“3+2”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制定推动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建设一批区域、行业、企业职教集团。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21.推动高校协作发展。制定实施高等教育协作发展计划,深化部属高校与市属高校合作共建,试点开展北京学院建设。支持高校间自主性联盟建设,鼓励不同高校相同相近专业开展交流合作,全面推动首都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高教园区、部分高校新校区建设,基本完成市属高校三年建设实施规划。
22.提高高校创新服务能力。加强北京实验室建设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工作,促进以高校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深化学科、科研基础条件与平台建设,培育高水平科研力量。开展市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改革,支持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建设和成果转化。整合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资源,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发挥高校智库作用。
23.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继续推动学习型区县和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扶持示范性学习品牌和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市民学习中心”。推动学习服务网络联盟建设,升级打造北京学习资源网。开展学习成果认证试验,探索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立法调研。
24.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贯彻落实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和中小学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继续实施市属高校人才引进和培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继续实施名师和名校长发展工程。深化“祥云行动”和“国内访学”项目,启动小学教师基本功培训展示,完成初中教师基本功培训展示。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农村小学科教师全市统一选聘。加强教师队伍人才库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做好绩效工资实施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